生态养殖为农民铺设增收路子 一养猪户年入30来万元
任士伟是东源县仙塘镇小有名气的养猪户。从猪场打工仔到办起自己的养猪场,他有着十几年的养猪经验,也经历过不少挫折。近日,他告诉记者,以前养的是潲水猪,最多时一年有三四百头,碰上肉价高、行情好,自己可以赚个十万八万,若是市场不好,那一年就基本算是白做了。
直到2008 年底,他无意中获悉,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东源玉井猪场可以和当地农户合作,提供种苗、饲料以及技术支持等等,甚至可以包销。任士伟心动了,瑞昌公司的养猪场猪质量好远近闻名,而且包销售等于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于是,他很快与玉井猪场达成了合作意向。
两年下来,他的养猪场规模越建越大,现在一年大约有800 多头猪。“今年行情不错,按市场价估算,一头120 公斤左右的猪利润大概是400 多块。”任士伟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大约可以收入30 来万元。
生态养殖已成规模
据了解,作为我市养殖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瑞昌走了公司+基地这种高端产业化发展和生态养殖这两种模式,在保障产品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兼顾生态与环保,因此被省农业厅誉为 “瑞昌模式”,在全省推广。
在东源县灯塔镇玉井村猪场,记者看到,这里并没有动物粪便随处可见和污水横流的场景。原来,猪场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工艺,采用生物方式处理污水,即粪水分离→酸化均质→厌氧(沼气)→厌氧氨氧(ABR)→好氧(SBR),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按清洁化生产的要求,项目工艺流程遵循生态理念,污水经先进的治理工艺治理后,成为无毒无害的有机肥,泵送到林地喷灌,形成“猪-沼-林” 生态模式。
据了解,我市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生态养殖已形成规模,目前有50 多家规模养殖场获得国家扶持,完善了包括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道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实现了达标排放和零排放。培育了一批畜牧方面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供港冰鲜肉和冰鲜鸡加工厂,打造了瑞昌供港活猪、“温氏瑞昌”供港冰鲜肉、汇先丰供港冰鲜鸡、义容有机鸽、伊势鸡蛋等一批畜禽产品绿色品牌,形成了一个畜牧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打“生态理念”王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坚持打 “生态养殖”牌,推广各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 “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畜牧业发展路子。据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统计,今年第三季度,我市畜牧业生产保持上半年的良好形势,各项指标持续稳步增长,其中畜牧业产值23.01 亿元,同比增长33.6%。
据介绍,根据自然资源实际分布情况,我市划分了北部草食动物养殖区、中部生态养殖区、城郊畜产品加工区和南部特色养殖区等若干片区,并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生态与健康畜牧业及绿色畜牧业,围绕优势畜禽产业和大宗畜产品,发展生态型、外向型、加工型产业,努力提高畜牧业效益。
同时,我市在畜禽养殖业发展中,着力构建循环利用系统,实现畜牧健康生态养殖,达到了循环利用、零排放的目的,在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影响和废物管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比如沼气的建设和推广。我市还通过下发《河源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力度;严格执法,切实加大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治理农业污染。
本报记者 黄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