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厕内苍蝇不超过两个”当成环卫标准惹争议
“公厕内的苍蝇不超过两个。”5 月22 日,北京市政市容委发布《北京市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其中对于“苍蝇数量”的要求引起市民热议。对此北京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标准是希望北京的公厕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强制规定,更不会“派专人数苍蝇”。(5 月23 日《北京晨报》)关于“两只苍蝇”的环卫标准,并非北京原创,早在几年前,湖北武汉和海南海口都出台过一模一样的标准,因为缺乏实际操作性,出台之后便无疾而终。如今北京将之搬上台面,显然是“拿来主义”的产物。
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今日,在抄袭成风、原创稀缺,甚至简单的放假通知都要用“现成的”环境中浸泡着的政府部门,竟也未能免俗,显露出了“某些部门”的懒惰不作为、无作为。可谁会愿意承认呢?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总得整点儿“动静”出来,表明自己还“活着”,并且时刻在为民办事。这正是一些部门“深谋远虑”之处。可惜弄巧成拙,让“标准” 砸了自己脚面。
就说“两只苍蝇”。苍蝇是活物,与果皮等静态垃圾不同,它们何等狡猾,知道何时该逃,何时该走,不会呆到等着人家来数来抓。况且,公厕本来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再干净,也难免有苍蝇飞来“串串门”的,撞枪口了算不算违背了标准?有关人员是否要受到惩罚呢?再者,既然是“标准”,就得严格执行,到底有几只苍蝇,必须安排人来数,站、蹲、趴,甚至配备精密仪器,可以无所不用,但又称“不会真数”,岂不是自抽嘴巴,视规则标准同儿戏?
做事情尤其是制定标准,其本意是为民服务的,因而,只有百姓才是标准制定的起点,也是标准能否出台的终点。这就逼迫政府必须建立开放的意见市场,从百姓视角考虑标准问题,努力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是为了适应权力的需求。也就是说,老百姓自己才是手握规尺为标准把关的主人,而不是几个人坐在办公室拍拍脑袋就能产生。标准的目标追求一旦脱离“效果预期”,再精致再漂亮,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民需”,自己不休眠,老百姓也会让其休眠的。
一切标准的制定,乃至某项决策的出台,排除掉“只当做邀功请赏的工具”这一可能,光有情商没有智商是不够的。如果缺少自己的思维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就该放下为官者的“傲骨”,承认自己的“平庸”,让老百姓来弥补自己有限的“智慧”,这是民意对 “两只苍蝇”环卫标准的诘问表意,而其本质则是对“权力永远正确”这一惯常思路的弹指。思路不改变,强制推销有缺陷乃至错误的标准就很难消失,自取其辱不说,更难以有一个令老百姓满意的、崭新的局面。(晴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