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有机肥 肉嫩汁多 皮薄籽少 双江西瓜每年都不愁卖
看到今年西瓜丰收,瓜农喜上眉梢
如今,正是西瓜上市时节。7月23日,记者在东源县双江镇看到,不少来自市区、惠州的瓜商络绎不绝地赶到这里收购西瓜。当地瓜农说,今年的西瓜不仅收成好,价格也好,地头收购价就达到每斤1.3元。
据了解,近几年双江西瓜销路看好,价格也比较稳定,今年批发价每斤1.3 元更是达到历史最高价。与我市一些农副产品滞销相比,双江西瓜为何能常盛不衰,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西瓜丰收不愁销
对于具有近40 年种植历史的双江西瓜来说,槎城市民并不陌生。从以前的大红西瓜,到现在的黑美人西瓜,双江西瓜一直以肉嫩汁多、皮薄籽少备受市民喜爱。
黄仕鹏是双江镇数一数二的种瓜大户,也是当地瓜农公认的种瓜“好把式”,讲起技术来头头是道。他说,西瓜在瓜秧铺满地的时候要打头,避免疯长而影响结果。开花以后只留一两个,其他的统统摘掉,否则营养分散,长不好,还要压秧。对于嫁接育苗、设施栽培、间作套种、低畦栽培等新技术,他也是烂熟于心。为了保证西瓜质量,他从不滥施化肥,施的是鸡粪和花生饼,所以种的西瓜外表鲜亮,味道鲜美,含糖量高,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
据介绍,目前双江镇有5 个村种瓜,分别是高陂、桥联、桥头、新田、双江等村。这几个村中,要数双江村种植面积最多,超过100亩,最少的新田村面积有60 亩,全镇西瓜种植面积将近500 亩。今年风调雨顺,西瓜亩产达3500 斤左右,全镇产量可达到875吨,按每斤 1.3元计算,产值可达227.5万元。
品质独特四方赞
据了解,西瓜在双江镇是个传统产业,有近40 年的种植历史。 1979 年就有人星星点点地种植, 1981 年,汕头瓜农在双江种植西瓜带动了全镇范围内的西瓜种植。双江镇委委员、纪委书记黄伟芳对此记忆犹新。当年他负责征收全镇农业特产税,西瓜种植面积最盛时,每年7 月份,每天至少有20 辆东风大卡车来双江拉西瓜。上世纪90 年代还打入了珠三角市场,一度在东莞、深圳设立双江西瓜销售专卖店。尽管受1998 年、1999 年洪水影响,西瓜种植面积一度下滑,但近几年又慢慢发展起来。
据介绍,自种植西瓜以来,双江很少为销路发愁,现在规模不大,不出双江就销售一空。黄伟芳说,这与双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是分不开的,主要在于双江西瓜甜。双江西瓜为什么这么甜?有人曾经怀疑过,双江西瓜是否在生长过程中注入了“糖激素”?省农科院专家为此揭开了谜底,主要是双江位于库区边山清水秀,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其土壤气候非常适宜西瓜生长,更重要的是双江人勤劳朴实,种植的西瓜全部由土粪等有机肥培育,确保了西瓜的优良品质和独特的口感。
当作产业做强做大
记者了解到,由于受1998 年、 1999 年洪水影响,双江瓜农颗粒无收。2000 年,双江西瓜种植面积严重下降,全镇种植面积不超过 200 亩。不过,双江镇一直未断过西瓜的种植,近几年又发展到目前的近500 亩。近几年,连平县举行蜜桃节带动当地水蜜桃俏销四方,双江镇领导班子对此很受启发。黄伟芳分析说,这几年双江西瓜种植规模不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土地流转不畅,种植大户想种没有地,当地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剩下在家的种瓜也是赚点油盐钱,很难扩大面积。
双江镇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把西瓜产业作为产业化调整的重头戏来运作,把西瓜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富农、惠农的重要措施来抓,政府、合作社、瓜农三方共同努力,多方合力,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要利用现有种瓜的5 个村,向全镇村组推广种植西瓜。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朱军涛
上一篇:市区多条“断头路”或9月完工
下一篇:全市青年职工法治演讲大赛在市区举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