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点评
本报7 月24 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日,我市将开展为期3 个月的“大清洁、乡村美”行动,以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点评:
当城里人在关注PM2.5 时,农村垃圾却成为被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环卫工作重城市轻乡村,无论是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还是保洁人员,都严重不足。对于日益严重的垃圾围村问题,当地政府官员不可能不清楚,但为何选择视而不见?说到底,根本就在于他们对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对污浊不堪的环境听之任之,甚至为城市垃圾的倾倒提供便利。因此,要想处理好农村垃圾问题,首先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如果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或许有助于改变“垃圾满天飞、污染没人问” 的现状。
本报7 月26 日报道:河源中学今年的高考“状元”们办起了补习班,吸引150 多名准高三学子慕名而来。
点评:
高考“达人”开班授课已不是新鲜事,但由此引起的讨论却方兴未艾。赞成者认为“最了解战场的人是刚退役的战士”,学生自创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可能比老师教授的方法更贴近实际和具有针对性;质疑者则认为,高考经验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人人可“ 套用”,而且,让高考“达人”们出来“现身说法”,讲授考试技巧,或将使一些人形成对“应试高手”的崇拜,助长“考试至上”这种不健康的教育风气。
本报7 月25 日报道:市民肖女士和丈夫在市区某购物广场买了一对情侣名表,可3 个月后,名表的链子就相继出了问题。商家却表示既不能保修,也不能退货,最终在市消委会和工商部门的协调下,商家才同意配合厂方对手表进行保修。
点评:
掉链子的不仅是名表,还有商家的承诺。消费者维护正当权益,却要靠政府部门出面才能有一个稍微满意的结果。既然有相关的退货责任规定,为何法规却大不过行规?某些商家的“ 霸王条款”真是让人 “伤不起”。
栏目主持:蒋安春
上一篇: 粤车牌字母歌网上蹿红
下一篇:市长彭建文到连平调研时强调 坚持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