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委书记何忠友细说“河源打造广东绿谷谋求绿富双赢”

     “广东绿谷”首次在市委六届二次会议提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源将如何打造成“广东绿谷”?近日,市委书记何忠友在接受省市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将河源打造成“广东绿谷”,其内涵包括“发展之谷”、“生态之谷”、“幸福之谷”,这既是河源走生态文明之路的重要载体,也是谋划河源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坚持“工业富市”   发展生态产业

      5 月29 日,河紫高速公路的动工建设,拉开了我市新一轮高速公路大建设的序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一个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如果没有交通的便捷和发达,要想发展经济,那都是缺乏实际基础。”何忠友说,河源的发展,有赖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带动。今后我市将加快推进汕湛、大广、汕昆、粤湘、东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国、省、县道改造升级,完善全市路网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同时,我市将加快电网规划建设,全力推进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在交通条件改善后,交通的发达便利将成为吸引人员到我市进行旅游、投资非常重要的条件。”何忠友说,破解交通瓶颈后,我市将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地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坚持“工业富市”,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做优经济蛋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发展壮大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的“四新”产业,着力构建结构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何忠友说,今后,我市将围绕 “四新”等新型高端产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大力招商,推动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下半年重点开展中兴通讯上下游产业链、矿产及水资源产业等专题招商活动。

 

呵护青山绿水  提升环境质量

      河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强的竞争力就是生态。如何避免发达地区的传统路径,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宜河源山区实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是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河源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水源保护地区。”何忠友说,首先,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河源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老路子发展,那么永远只能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跟进的状态,这样就会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

      何忠友指出,河源要积极护绿添绿,促进生态良好。一方面,精心呵护好青山绿水,自觉拒绝高污染产业,主动完善环保设施,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节能减排和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合法权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培育建设好青山绿水,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幅增加优质“绿量”、水量和空气量,以绿色增量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通过推动发展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绿富双赢”。

 

致力宜居宜业  让生活更美好

      在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里,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整个村的水泥硬底化道路两旁都安装上了统一标识的环卫垃圾桶,合理规划建设有垃圾堆放池,农村原来垃圾乱扔乱堆、臭气扑鼻的现象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卫生、清洁、舒适的新景象,群众在环境优美的村庄里安居乐业。我市当前推进的城乡清洁工程,不仅将大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是建设幸福农村的具体实践。

      “转型升级是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发展是前进方向,幸福河源是发展目的。”何忠友指出,要顺应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高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普惠型民生福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社会培育工作上积极进取、生活上知足常乐、心态上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社会的和谐度,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刘曦 /文 陈仕平 /图






上一篇: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到我市考察时表示支持河源文化建设
下一篇:3年后我市90%以上街道将建有健身小广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