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业转移园“比武”中山(河源)转移园再获“优秀”
中河转移园已成为东江畔的一座美丽的工业新城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 通讯员 陈智聪)日前,省政府通报了 2011 年度全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评结果,记者获悉,继2010 年后,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中河转移园)在全省15 个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考评中再次排名第一,获优秀等次。
在竞争激烈的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大比武”中,中河转移园缘何能再拔头筹,其制胜之道有哪些?记者了解到,经过7 年建设,中河转移园已形成了手机及其配件制造、精密模具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食品饮料、五金塑胶、服装制造三大特色产业,成为我省发展速度最快、产业集聚度最高、环境保护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转移园之一。
亮点一 产业招商“四新”集聚
如果站在高处俯瞰中河转移园,会发现昔日的荒坡滩地已成为东江河畔的一座美丽新城。更让人欣喜的是,这座工业新城正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发展生机:一边是已建好的厂房整齐靓丽、井然有序;一边是正在开发的地区机器轰鸣、车辆往来。
良好的发展势头,是中河转移园能脱颖而出的关键。记者了解到,2011 年,中河转移园共引进工业项目13 个,合同投资总额135.9 亿元。其中新电子项目6 个、新能源项目3 个,进一步壮大了园区 “四新”产业的规模。如今,转移园内已引进工业项目140 个,投资总额达434亿元。
中河转移园已成为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头羊”。广东汉能、中兴通讯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先后落户,让园区的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使其成为全省新电子、新能源等“四新”产业集聚的洼地。以手机产业为例,2011 年,转移园全年手机产量达4964 万台,同比增长43.9%。
亮点二 转型升级内优外拓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 2011 年,中河转移园的工业经济却再度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2 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增加值61.1 亿元,同比增长40%。取得这样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既源于园区在招商选资上成绩斐然,也源于园区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时颇有奇谋。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中河转移园大力鼓励和支持贴牌加工企业开展研发设计、创建自主品牌。冠瑞通讯、维图通讯、中创实业、海川科技等公司成功实现由贴牌生产企业转为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园区还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比如,新勇艺科技集团通过购进国外先进设备,放弃了低端产品的生产,改为生产数码相机等高端产品,公司产值和利润有了大幅提升。
在内优结构的同时,中河转移园还帮助来料加工企业大胆开拓国内市场。2011 年,豪劲塑胶五金制品厂等4 家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不停产转型,产值和税收大幅增长。
亮点三 优化环境暖企惠民
在2011 年,企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遭遇发展“寒流”,而中河转移园的一系列暖企政策,成为园区“破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催化剂。
在经济危机中,对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是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为此,中河转移园着力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2011 年,转移园引进了深圳“评信通”融资服务中介,让园内企业能够享受到深圳地区银行的高质量金融服务,目前已为企业融资1000 多万元;成立了“鸿福东”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3.45亿元。
影响 可成为招商的又一“金招牌”
中河转移园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考评中再度折桂,按照有关规定,将获得省有关部门的资金和土地指标奖励。
而连续两年在考评中荣获全省第一,足以证明中河转移园的 “真金”品质,这将使转移园在今后争取省有关政策、资金扶持时赢得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评的结果,将成为园区招商的又一块‘金招牌’。”市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度的全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评工作,是对全省转移园的一次分量最重的“大检阅”,中河转移园能脱颖而出,将极大地鼓舞已落户企业的发展信心,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308932-1-1.html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