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听民意得民心

昨天,红光村村干部走进群众家中,收集群众意见 

     “村民黄治平家里穷,他患病多年,老婆去世了,一个人带着小孩。政府可不可以帮忙建房子?”这是今年1 月份,村民黄绍强在东源仙塘龙尾村“民情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随后,镇委书记叶永强现场办公,迅速落实建房选址和资金。

      恳谈会后,该镇为黄治平家筹集7 万多元,并购买室内家具。难怪房子建成后,村主任曾伟新笑着说,黄治平家的大门比他家的还好。

每月固定与群众沟通

      从今年1 月份开始,东源在辖区仙塘、灯塔等三个村镇试点推行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集民智、促民富”为主旨的 “民情恳谈会”活动。通过在田边、树下或是村祠堂里举行恳谈会,镇村干部每月一次固定与村民沟通交流。

      “河义公路边水圳水利堵塞什么时候能够解决?龙尾村上坝小组自来水水压不够怎么办……” 今年1 月,仙塘镇龙尾村举行了该镇首场恳谈会,村民向在场的镇村干部提出事关生产、生活等具体问题。干部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并当场作答。现在,问题全部解决了。

      参加龙尾村首场恳谈会的仙塘镇纪委副书记罗小红介绍说,1 月份有40 多位村民参加恳谈,但反映问题时不主动,有些冷场。“8 月,龙尾村再次举行恳谈,现场来了100 多人,大家争着发言,我们一度要求村民举手发言。”前后两次的变化,罗小红觉得,村民此前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了。

      万事开头难。“为了不冷场,每家每户我们都通知到,动员群众积极发言。”仙塘镇红光村干部潘球辉坦言,该村4 月份举行首场民情恳谈会,提出的25 个问题现在全部得到解决。

      作为试点,仙塘镇要求辖区内 10 个村每月自行举行一次恳谈会。罗小红说,恳谈会坚持“三不限”原则:即参加人员不限,恳谈内容不限,恳谈形式不限。“不管合不合理,是问题就可以提。能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要解释好。”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红光村从民情恳谈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该村的南园古村是知名旅游景区,但古村靠近东江的近百米泥土路硬底化问题,因种种原因拖了十年都没能解决。潘球辉告诉记者,当时打算将路面硬底化,但附近居民提出影响风水,一直阻扰施工。问题拿到恳谈会后有了结果:决定做一个码头,并将纳入景区总体规划。

      村民对有些问题比较较真。

      红光村自行举行的恳谈会上,有村民提出村务公开的问题。村委会公开栏写着收入与开支,但不够全面。潘球辉说,村民多次反映该问题,引起镇领导的重视,该村现在规范了村务公开,每一条收支都写在公开栏。

      潘球辉说,红光村第一次民情恳谈会收集到25 个问题,现在全部得到解决。而第二次恳谈会几乎全是老问题。9 月份开的恳谈会基本没有新问题了。说到困难,潘球辉坦言,村民所提问题如果涉及太多资金就比较麻烦,有些问题过于复杂,超出村的能力,处理起来比较慢。不仅要为群众解决困难,还因为能畅所欲言,干部群众的关系变得融洽。潘球辉说,许多村民以前不认识镇领导,现在书记镇长现场解决问题,村民高兴得不得了,没有问题也跑来看看。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为方便群众随时反映问题,该镇制作了“民情联系卡”,印上镇村领导电话,并分发给每家每户。“反正我以后有事,村里解决不了,我就直接给镇上的领导打电话。”有村民这样表示。用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郭文亮的话说,“民情恳谈会”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疏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减少基层干群矛盾;树立党的权威,并夯实农村管理基础。

试点经验向全县推广

      “每场恳谈会都会建立一个文件夹,一个问题一个档案,都制定了目录,还有交办通知。”仙塘镇组织委员朱伟冲说,他参加过很多村的恳谈会,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有的可以当场回答,有的需要时间研究,甚至需要和上级部门沟通。大半年下来,仙塘镇政府组织办公室整理了详细资料。

      记者了解到,试点村镇目前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东源将于今天召开全县推介会。作为负责东源 “民情恳谈会”的领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金来始终认为将工作做实做细很重要。他告诉记者,从恳谈会前的宣传工作开始,有关部门就制定了具体细则,务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周秦 文/图






上一篇:长假期间我市发生交通事故10起 死亡2人 伤15人
下一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药品经营企业 维护市场秩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