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保护江河意识 大型泳渡活动明年或将在万绿湖举行
在市区一羽毛球馆,场内几乎天天爆满
脚穿耐克鞋、身着运动服的市民卢小姐在打羽毛球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其技术堪比专业运动员,一连接了几个“险球”,赢得围观市民的阵阵喝彩声。前晚,记者在市体育馆看到,场区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喧闹异常。
趁着休息空当儿,卢小姐告诉记者,国庆节期间,家人在一起团聚,少不了大吃大喝,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集中摄入体内,一不留神,身体略有些超重。这不,假期结束了,晚上就跟球友约好出来打打球,出出汗,健健身。
43%居民经常锻炼
像卢小姐一样,目前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超过150 万,已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3%。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我市群众体育健身已经形成良好的风气,各类体育健身场馆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市民呈逐年递增态势。登山、篮球、排球、跳绳、拔河、保龄球、乒乓球、健身展示、棋类、趣味性体育等活动已经成为诸多市民的“课外必修课”。更可喜的是,随着人员的增多,许多项目已经成立了协会。
据市体育局副局长钟小明介绍说,市象棋协会和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在我市成立较早,发展势头很好。以1989 年成立的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为例,目前该协会已在五县一区15 个乡镇完善了协会组织,基本建立了“市——县(区)——镇” 三级管理网络。全市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有50000 多人,锻炼项目有门球、太极拳、气排球、木兰拳、乒乓球、健身操、跑步等20多种。市老年体协多次被省体育局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体育社团达百余个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协会,支持组建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扩大社会体育的影响力,引导业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市已有18 个单项体育项目,109 个体育社团,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今年,我市还批准成立了河源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协会、市游泳协会等体育协会组织,正筹备成立河源市体育总会。
今年8 月,我市首次举办“全民健身日畅泳东江”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游泳爱好者的好评。9 月22 日,我市游泳协会正式成立。10 月6 号,河源市游泳协会举办了“畅游龙川”活动。据该协会主要负责人透露,今年年底还将开展一次冬泳活动,明年计划在万绿湖举行大型的泳渡活动。
其实,在民间,我市拥有一大批游泳爱好者,不管刮风下雨,无论严冬酷暑,他们都坚持参加游泳运动,是我市开展全民体育运动的一支生力军。在东源县教育局工作的肖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每天早上早泳成了肖先生最爱做的事情。一般他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六点多准时开始在新丰江游泳,常年不断,风雨无阻。“基本上每天早上都会到新丰江游一次,既锻炼身体,又能够让心情舒畅,一天精神都好。”肖先生如是说。
打造河源特色品牌
一望无际的绿廊,成群结队的自行车,不急不赶,怡然自得。所到之处,尽是一派绿树葱茏、鸟语花香的美景……金秋的槎城,或许你会惊叹于全市的绿道区域网。而这,正是我市绿道的特色所在:注重和谐,注重生活。
年过花甲的骑友赖伯,每天伴着晚风,骑着单车,沿着条条绿意盎然的路径遛遛弯,成了他每天最悠闲惬意的时光。他说,没想到生活在市区,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赖伯现在就盼望着滨江大道、迎客大道、西环路和万绿湖绿道能早日完美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道圈,到时每晚都来个河源一游。
赖伯说,国庆期间,一位来自佛山的骑友体验河源绿道之后,赞叹不已,说河源江水流淌,鸟儿欢唱,空气清新,河源的绿道才是真正的绿道!这外地骑友的肯定,让赖伯觉得自己居住在河源很有福气。
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透露,我市河流众多,山清水秀,又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将利用这些优势建设具有河源本土特色、乡土气息的绿道,进而打造河源特色体育休闲品牌。据了解,为了打造河源特色体育休闲品牌,有关部门正在做市区绿道建设远期规划,结合道路、桥梁、河流、公园等,将两江(新丰江、东江)、笔架山公园、梧桐山公园、客家文化公园以及几条市政道路通过绿道建设串联起来,形成完善的市区绿道网。
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市民可以沿着绿道骑自行车游遍市区所有的风景名胜,一路体验自然,一路欣赏自然。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