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单位看学历不看能力引发网友热议
寒窗苦读20 余年,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戴上博士帽,却因本科“出身” 非“211”、“985”等知名高校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hebaiyun”在校园论坛发帖,痛陈部分招聘单位唯“出身论”的用人标准,一时引发大讨论。
正方:
是对求职者学习态度的考察
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和数量一定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本科出身论”的主要原因。和考上重点大学相比,有保送和面试因素存在的考研与考博过程要相对轻松很多。对本科学历的要求其实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习态度的考察,这要求你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走好,都不能放松。只有在名校才能与名师、优秀同学交流,这种环境对人的塑造是在其他学校无法实现的。
求职者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科研能力强的人在日常工作中肯定都冒尖出来,不用担心被埋没。沦落到“被人挑”的博士,科研实力可能一般般。
网友“大梦敦煌”
——摘自荆楚网
反方:
应不拘一格选人才
能取得博士学位,就是对一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到任何单位求职,个人能力才应是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如此“查三代”制造就业门槛,容易抹杀不少人多年的努力,埋没有能力、有志向的年轻人。而且,难道为了保证自己的小孩以后读书、就业不受歧视,就要从幼儿园开始就上重点吗?此外,用人单位希望“优中选优”而人为规定研究生的本科就业门槛,可能会加剧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名校情结”,这样不仅对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贫困地区学生不公平,长此以往,也会令升学焦虑愈演愈烈。
清华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起薪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高28%。在一些单位,“第一学历”成为了提拔干部的依据之一。而企业一般认为,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能力会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成才率更高。这样的认识,难免有失偏颇。用人单位不应如此“拘格选人才”。大学生也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学历只不过是历史,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来。有真本事,走到哪里都不愁没伯乐。
网友“好一只青蛙”
——摘自荆楚网
上一篇:一周新闻点评
下一篇:政府不堪接待压力自酿接待酒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