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府打开“方便之门”叫好
近日,广州市44 家沿街机关单位对外开放厕所,并设置相关指示牌,遭遇“三急”又找不到公厕的市民可免费进内如厕。政府机关主动打开 “方便之门”,无疑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值得赞一个。
为其叫好有两个理由。其一,政府打开“方便之门”可解决当下公厕不足的“顽疾”,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方便难”已成为不少城市的难言之隐,笔者就曾遇见一些的哥在路边解决“内急”问题。以我市而论,市区有40 多间公厕,但远未达到建设部规定每平方公里需有3 至5 座公厕的标准。而在公厕建设上,因多方因素影响也推进缓慢。所以,沿街单位内设厕所免费开放不失为解决如厕难的一个好办法。根据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只要合理利用这些现有的公共资源,市民、游客如厕难的问题可以马上得到缓解。再说,那些一砖一瓦都是由公共财政或者说由纳税人出资修建的政府机关内设厕所,没有理由不让群众“方便”。
其二,沿街单位主动向社会开放厕所,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笔者注意到,很多人一旦遇到“内急”,往往会选择麦当劳、肯德基这些默默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中国最好的公厕”,而没多少人会想着到沿街的机关单位去寻求帮助,这自然是因为这些单位留给市民的是“脸难看,门难进”的印象。如果政府部门能“急民之所急,予人方便”,无疑会进一步拉近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改善机关作风和政府形象。
或者有人会担心,开放公厕,会给单位带来诸多不便和负担,如水费电费、保洁保安人员工资等。但遭遇内急这样尴尬之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若以此而强调水电费、保安保洁人员工资等,未免显得小气和矫情。应急措施不能当做常态行为,“可以对外开放”不是非要挂牌欢迎路人常来常往,而是在路人确实需要“方便” 的时候提供方便。有这种意识的单位,只能说尚未清除“官本位”思想和 “衙门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还没到位。
当然,应该厘清的是,解决公厕问题责任在职能部门。向社会开放的单位公厕应纳入城市公厕管理考核体系,并对其运行维护费用给予适当补贴,或以硬件设施投入方式给予补偿,唯如此,才能调动单位的积极性,真正方便市民。
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即便机关内设厕所免费开放是一件 “理所当然”的小事,但公众都可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如果我们的政府机关在所有关乎民生的事情上都能从实际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那么,执政为民的实践、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会更上一层楼。在此, 笔者期待我们的城市和政府机关也能加入到免费开放内设厕所的行列当中。
蒋安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