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槎城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河源市区将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随着市客家文化公园一期的建成使用,越来越多的市民到这里休闲娱乐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61 岁的退休教师余火胜没有选择出游,留在了城区欢度节日,他这样解释——“就在河源的家门口过节,同样愉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余火胜并非对旅游不感兴趣,而是他觉得与其花上一笔钱到其他城市放松身心,还不如在家门口参加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更为有意义。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打造市区“十分钟文化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松景说,今后,要让市民在步行10 分钟内,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在刚落成不久的源城区上城综合文化站,记者看到,这里拥有阅览室、休闲娱乐室、多功能娱乐室等,群众在此或放声歌唱、或打纸牌休闲,处处欢声笑语。上城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是我市完善群众文化设施的一个缩影。记者获悉,目前,市区共有群众文化设施场馆 30 多个、总建设面积10 万多平方米,户外文化广场11 个、总面积 1.44万平方米。

      随着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活跃。“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山歌表演赛”、“客家古邑山歌台”、“老年文化艺术节”、“书香河源”全民读书活动、“多彩河源·欢乐广场”、 “广场排舞”等节庆和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无一不受到群众的欢迎。其中,每天活跃在市区的“广场排舞”活动点有17 个,市民的热爱程度可见一斑。更值得关注的是,活跃在这些文化活动当中的市民,有300 多人是我市重点联系的业余文艺作者,他们的作品每年参加省级以上的评选比赛,并频频获奖。

      此外,记者了解到, 今年以来,市文广新局争取省对我市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截至今年7 月已到位1000 多万元。

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今年6 月27 日,我市正式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文明城市一定是群众文化活动非常丰富、非常活跃,群众非常快乐的城市。文明和幸福都是发自内心的,要让全市市民都乐起来。”刘松景说,要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景,就要抓住创文的机遇,打造市区“十分钟文化圈”,让市民在步行十分钟范围内便可参与文化活动。

      据了解,我市已经开始谋划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大动作”,目前 “三馆一中心”的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市图书馆选址在市客家文化公园内,建成后藏书100 万册、日可接待3000 人次;市群艺馆、市博物馆都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有望在2015 年竣工使用。”市文广新局局长梁伟光介绍说,这些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仅是 “创文”的需要,更是我市打造“十分钟文化圈”的具体体现。

      “今后,我市将着重打造‘多彩河源·欢乐广场’、‘ 客家古邑山歌台’、‘广场排舞’等3 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梁伟光说,同时,还将整合群众文化活动资源开展文化进社区、学校、企业等活动,并加强对老年人、少年儿童、外来工的群众文化服务,丰富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

      刘松景认为,在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意味着我市在群众文化建设上将实现两个突破:群众文化设施、场所布点科学合理,群众不用走多远,就能够有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供群众参与。

      本报记者 吴志坚 文/图






上一篇:我市2012年度宜居示范镇村出炉
下一篇:我市品牌建设获成效 获省名牌产品30个 省著名商标23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