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唱山歌演民俗 客家精品文艺节目汇演洋溢浓郁客家风情

    

四川省洛带客家艺术团的客家民俗表演《客家婚嫁》。本报记者 谭兴孚 陈仕平 摄

    

    本报讯(记者 吴志坚)昨晚,市委、市政府举行晚宴,热忱欢迎前来我市参加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领导和嘉宾。市委书记何忠友,市长彭建文等市几套班子领导出席宴会。

     彭建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在致辞时表示,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河源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河源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山水园林新城已展现在世人眼前,今天的河源正在创造着客家文化的崭新篇章。

     河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和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彭建文说,近年来,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广大客属地区的支持帮助下,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和世界客属第23 届恳亲大会等客家文化活动,扩大了客家文化影响,弘扬了客家人文精神。河源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向指引,努力把客家文化节打造成为弘扬客家文化的优秀品牌,把“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建设成为凝聚客家乡亲的精神家园,全面展示客家儿女奋力建设自然美、山水美、人文美 “美丽河源”的魅力。

  

 

现场花絮

 

 从四川洛带来相聚

     在四川省洛带客家艺术团的客家民俗表演《客家婚嫁》中,当男孩与女孩在舞台上对唱山歌后,一个浓妆艳抹的媒婆上场为看对眼的男女说嫁,动作夸张,表情诙谐。该舞蹈中媒婆的扮演者赵文艺告诉记者,在四川洛带当地,至今仍然保存着女子出嫁要哭嫁的习俗,而这个节目就是根据客家当地的婚嫁习俗改编的,反映了客家婚嫁的习俗。赵文艺说,为了来参加此次客家文化节,她与该节目的20 多名演员坐了近两天的火车才来到河源,虽然舟车劳顿,仍然不减兴奋之情。对于昨晚的表演,赵文艺说自己还是感觉比较紧张,登上如此大的舞台,有点忐忑不安。在今天举行的客家山歌大家唱,她也是作为一名表演者参加。她表示要弥补昨晚的遗憾,展现最美的客家文化。

 

争做客家山歌的传承者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娱乐方式。当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经典曲目《自古山歌从口出》在舞台上唱响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梅州市梅县山歌剧团演员赖瑜明告诉记者,山歌在他们当地很流行,经常有很多年龄较大的人在公园里用山歌进行对话。《自古山歌从口出》就是根据他们当地的山歌对唱民俗改编,曲调活泼、风趣,主要讲述了一名秀才和客家女之间用山歌斗智斗勇的故事。

     赖瑜明自小生活在客家地区,对客家山歌情有独钟。“我们想通过这种客家文艺演出,宣传客家文化,将客家山歌唱响世界舞台,传承客家山歌。”赖瑜明说,他们山歌剧团在文化节开幕式上准备了两个节目,其中《自古山歌从口出》曾在八省山歌邀请赛中获得金奖,是他们剧团的经典曲目。他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让四海宾客欣赏他们的表演,从而对梅州地区的客家山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共同将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新郎新娘”发喜糖

     “真好,看节目还有糖吃!”客家文艺精品汇演的小观众小雨高兴地说。原来,歌伴舞《唱嫁》节目中,最后喜结连理的“新郎新娘”现场给观众发起了喜糖,引起现场一片小轰动。

     由东莞市凤岗镇民间文艺家协会表演的节目《唱嫁》中,歌曲融入了现代的说唱曲风,舞蹈表演也独具特色,只见,8 对新郎新娘根据歌曲的风格变化,歌词内容的不同,时而跳起婉约的民族舞,时而跳起热情的现代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表演最后,“新郎” 背着“新娘”缓缓从舞台走过,寓意着 “新郎”把“新娘”娶回家了,为了与大伙分享结婚的喜悦,“新郎新娘”还冲下舞台,给现场的观众发起了喜糖,观众纷纷起身抢喜糖。喜糖包里按客家传统的习俗,有花生、桂圆和甜糖。

本报记者 刘曦 郑婷影

    

    

新闻特写

                   客家风情传四方

     LED 大屏幕上,一个个百家姓灯笼争相跃出;舞台上,一个个身材曼妙的客家女,或手拿凉帽,或手持花灯,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昨晚,客家文艺精品汇演开场舞《花灯传薪火》,将现场近万名宾客和市民带入梦幻般的歌舞之旅。

    “客家哟,新娘哟,此后的,人生哟……”客家歌舞、山歌对唱,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整台晚会充满了浓郁的客家风情。晚会分“ 情悠长”、“ 歌飞扬”、“ 舞翩跹”三个章节,来自广西北海、贺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四川洛带和广东的梅州、惠州、韶关、东莞、河源以及澳门等地区的文艺团体轮番登台。

      歌舞《采茶的妹妹担柴的哥》,现场立体的LED 茶山背景,悠扬的客家山歌,客家采茶女与客家阿哥通过对唱情歌,将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客家新娘》来了,它反映的是一群女子由女孩变新娘的过程,体现客家女子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舞蹈中,当一群妙龄女子把藤凳的红衣扯下,瞬间变成腰间的长裙时,观众被震惊了,场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客家民谣吟诵舞蹈《勤俭布娘》,则用吟诵加舞蹈的形式,表现客家女人的质朴勤劳及敢于担当的品德,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此外,来自澳门的山歌对唱《客家人永远心连心》,江西赣州的舞蹈《春播》,深圳的女声独唱《山歌细细唱乡情》引起在场所有客家人的共鸣。而来自梅州的杯花舞《杯花声声》中,当客家女手持花杯翩翩舞动,瓷杯碰撞的声音不由引得观众打起节拍,让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晚会在《四海大团圆》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历时两个多小时。晚会结束后,观众边走边讨论着,仍沉醉在美妙精彩的节目中。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企业访谈

               三友集团:融产业与客家文化于一体

     今天上午,位于三友酿酒公司旁的“客家酒文化馆”将正式揭牌,该馆以客家黄酒为主要展现元素,并陈列有丰富的客家人生活实物,将成为展示河源客家酒文化的新窗口,而这仅是三友集团以文化支持产业发展的一个展示。

      作为此次“客家文化节”的主要赞助商之一,市政协副主席、广东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客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河源是纯客家文化之乡,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河源人民的责任。作为河源的企业,对客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届中国客家文化节的举办,是一次展示河源客家文化的机会,“三友”也将积极参与,并通过把三友的产业与客家文化结合,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客家文化。

     据了解,自1992 年成立以来,广东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已走过20 年的风雨,经过多次的改制与变革,目前已由单一的小公司发展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酿酒制造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客家黄酒传承了客家人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之一。张国权表示,振兴客家黄酒产业是三友人的崇高使命,未来三友集团的发展将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在第二届中国客家文化节上,“客家黄酒之都”暨“客家酒文化馆”、“客家文化学院”将相继揭幕,也正体现着三友集团以文化支持产业的发展这一理念。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ttp://bbs.hynews.org/thread-315077-1-1.html

     本报记者 刘曦






上一篇: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隆重开幕
下一篇:市委书记何忠友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