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和平先秦文化遗址达116处 所蕴含历史文化令专家惊讶

    

专家学者在实地勘察考古遗址

    

  前昨两日,来自省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云集和平。通过现场考古勘查,专家学者对和平县遍布乡间的116 处先秦遗址古墓所反映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分惊讶,认为这是一条沟通岭南岭北文明的地理和人文通道。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肯定地说,和平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先秦和中古时期的考古遗存,到广博的民间文化遗产,这可能是由于它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他认为和平先秦文化遗址很值得研究。

 

先秦遗址达116处

     谢屋背遗址位于大坝镇上正村,南临鹅塘河,北靠矮山,西近小溪,东面有大片的农田,台地宽阔平整,黄泥夹沙土质,分布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南北长约100 米,东西宽约50 米。昨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从1989 年发现至今,仍有大量夔纹陶类陶片,由于村民开垦种植,而散弃于地表。

     暨南大学教授王银田在地里随便拣了一下,就捡了十种不同花纹的陶片。他说,表面有这么多,可以想象里面还有更多。条件成熟的话,可以组织挖掘。从这大量陶片可分析,遗址内涵相当丰富,对于研究粤东北先秦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客家博物馆研究员陈靖云介绍说,河源和平县有达116 处之多的先秦遗址,占整个东江流域古遗址的75%。和平县最早的遗址和遗物是距今5000 年新古器晚期遗存,具有较大的考古资源优势。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邓宏文称,和平的先秦遗址不仅多而集中,最关键的是其间包含的文化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来自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刘文锁则称,和平县地处东江上游源头,北面隔五岭与江西省赣州地区为邻,自古是沟通岭南、岭北的通道之一。借由东江水系,和平又把韩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联通起来。从先秦和中古时期的考古遗存,到广博的民间文化遗产,和平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与他的位置有关。

    

将丰富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麻国庆介绍说,人类学的研究要以考古学的发掘和考证为基础,而这两门科学的握手,对于人类文明史的研究非常重要。他称,目前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文明研究比较多,在省内,学术界也大多把精力放在北江、西江文明的研究上,东江流域文明的研究相对欠缺。

     陈靖云说,关于东江流域范围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研究文献较少。考古发掘报告也以惠州一带的为主,和平县的考古材料仅有一篇调查报告发表,即为《广东和平县古文化遗存调查》。这篇调查报告介绍了九子岗一带、社径山、卢屋嘴、杨村坳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为了解和平县的先秦文化提供了材料。就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包括和平县在内的河源地区东江文明研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源与梅州等地更能进行区域文化研究,共同促进东江文明的研究。

     专家学者们认为,这次对和平一带的东江文明与区域文化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它必将丰富东江文明与区域文化研究成果。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 先行一步 我市宣传文化系统召开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会
下一篇:市长彭建文调研时要求市烟草专卖局为河源发展作新贡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