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应急机制 深入一线指导
昨日下午,龙川县老隆镇莲南村莲西片石桥坑,10 多名村民和工人在重新修建被大水冲毁的防洪堤。据介绍,该防洪堤100 米被冲毁,直接影响着200 多亩农田,目前已基本完成修复工程。据了解,5 月中旬以来,我市各县区遭受暴雨、大暴雨的袭击,严重影响我市农业生产,市农业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切实抓好当前的农业救灾复产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前天,紫金临江群众正对河道进行加固。本报记者 吴志坚 摄
本报讯(记者 吴志坚)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各地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而受切变线和西风槽的影响,从5 月15 日至22 日,全市普降大雨至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造成五县一区部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截至昨天下午记者发稿时,全市受灾人口32.22 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2 亿元。
灾情发生后,我市全面启动抗洪救灾应急机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加强救灾复产指导工作,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全市32万人受灾
连续一周时间的强降雨,已造成全市五县一区局部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市三防办初步统计,截至昨日,全市受灾人口32.22 万人,安全转移受困群众 4.02 万人,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 3.62亿元。
其中,紫金县受灾人口1.5 万人,转移人口780人,无人员伤亡报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0 万元。龙川县受灾人口7.53 万人,转移人口733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69 万元。连平县受灾人口12.43 万人,转移人口2.14 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 亿元。和平县受灾人口4.84 万人,转移人口3961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54 万元。东源县受灾人口4.14 万人,转移人口 501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70万元。源城区受灾人口1.76 万人,转移人口169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75万元。
防御有力救灾及时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市历来是地质灾害、水涝灾害多发地区。在今年入汛前,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抓好防汛责任制、防汛大检查和隐患整改、安全度汛措施、防汛非工程措施等工作的落实。目前,全市共储备冲锋舟105 艘、橡皮艇70 艘、救生衣2106 件、编织袋36 万条、砂石料2.99 万立方米;落实防汛抢险队伍4.6 万人。
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一线,靠前指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记者获悉,我市目前已全面启动抗洪救灾应急机制,市县两级三防、水务、气象、国土、农业、交通、民政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村都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对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道路、学校、危旧房、山区工棚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巡查。
复产工作有条不紊
由于汛前防汛防灾工作部署到位,汛期抢险救灾及时。目前,我市各地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各项复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雨天没电很不方便,但看见供电部门技术人员冒雨抢修,我们很欣慰。”紫金受灾群众感激地说。21 日晚,经过技术人员的奋力抢修,当天凌晨被洪水损坏的10kV 响水线705 得到及时修复,停电线路恢复正常供电。据悉,该县部分地区的受浸农田、房屋、道路等,目前也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抢修。
在龙川,当灾情发生后,该县随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灾后复产工作,首期投入救灾资金70 万元,各镇各部门迅速开展灾后各项重建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得到及时医治,救灾复产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记者了解到,同样受灾较为严重的连平、和平两县,目前也严格按照有关会议的工作部署,投入救灾资金和发放救灾物资,妥善安置灾民,及时抢救抢修受灾农田、房屋和道路等。目前,受灾群众情绪稳定,正积极配合当地部门着手灾后复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