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代表回访参观扶贫济困项目成果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自 2010 年以来,每年的6 月30 日是 “广东扶贫济困日”。3 年来,我市精心组织,共筹集善款(到账)2 亿多元。这些资金应用在哪些扶贫项目上,成效如何?昨日,我市组织一批企业家代表,对个别扶贫项目进行“回头看”。
横塘村是东源县顺天镇下辖的一个非移民村。3 年前,这里有贫困户132 户,村民生活穷苦,属省定贫困村。如今,横塘村扶贫 “双到”幸福安居工程示范点已落成竣工。记者看到,统一规划和设计的5 排60 幢新屋整齐划一,村民广场上有草地、乒乓球台和石桌、石椅,十分漂亮。
“ 很靓”、“ 很有新农村特色”……站在村头的大榕树下,企业家们纷纷感叹。
与横塘村一样,得益于扶贫 “双到”工作,东源县涧头镇礤娥村的99 户农户也有望在今年9 月搬入新居,住上三室一厅的房子,告别过去偏远贫苦的日子。更值得期待的是,新村建好后,礤娥村还将建设天然山泉水水厂和小型水电站,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我们要确保企业家的每一分善款,都是物有所值的。”市长助理赖小卫说,这次“回头看”活动,企业家们能通过到实地回访了解扶贫济困的意义:让不少老百姓告别了一辈子在深山中生活,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的历史,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大好事。据他介绍,3 年来,我市已完成整村搬迁点5000 户,今后三年还将完成9030 户的搬迁工作,让更多百姓住上新房,过上新生活。
当天,企业家们还到顺天镇牛潭村、涧头镇长新村回访新村建设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张国权深有感触地说,扶贫济困,匹夫有责,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和群众的支持,所以企业家们更应该承担起这一公益责任,不忘乡梓,尽责尽力尽心地回报社会,这是最有价值、最幸福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已确定了5 个认捐项目,分别是:资助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搬迁安置项目;资助低保、困难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大学新生(含孤儿)入学项目;资助养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资助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资助贫困家庭18 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