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农民开办农家网店
我市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的目标。
核心提示:
降低农村信息服务资费、推动信息共享防止信息孤岛、涉农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超 50%、鼓励开办“农家网店”…… 近日,新出台的《广东省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3-2015 年)》描绘了全省农村信息化美妙图景,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整合信息资源,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记者从经信部门获悉,我市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的目标,今后将按全省的行动计划部署,加快将信息化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农村。
现状:行政村网络宽带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及各县区充分依托信息服务中心(站、点)基础,采用政企合作与资源整合的创新模式,积极加强与县科技局、农办、移动、电信等相关单位合作,进一步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在各镇、村开展了一系列的 “信息兴农”活动,努力促进信息化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目前,全市98 个乡镇、144 个居委会、1251 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网络宽带覆盖;全市农村远教系统共建设终端接收站点 1359 个,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形成了农村信息化的强大网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到家、数字电影视频到家、涉农信息到家、农民工技能培训到家,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农村信息化能力,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此外,全市20 户以上自然村无线信号覆盖率100%,与移动公司合作建设“村村通”工程已完成镇村100%移动网络覆盖。
计划:涉农网上办理率超50%
根据省里的计划部署,到 2015 年,农村“三资”(即资产、资金和资源)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管、村务监管和综治维稳等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农村基层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 60%,涉农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要达到50%以上。
对我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提出了诸多量化目标。如到2015 年,广东省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比2012 年末提高9%,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联网接入率达到20%,乡镇卫生院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农村中小学网络接入率达到 100%,基本实现“校校通”。同时,农村平均接入带宽能力达到20 兆以上,农村光纤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数字电视信号覆盖90%以上农村用户。
针对农村信息化费用问题,《计划》指出,要降低农村信息服务资费,降低信息进村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着力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公平“信息乡村”。
同时,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计划》指出,要扶持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特色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电信运营商、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等社会化力量扶持新型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办“农家网店”,利用网络营销特色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落实: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
蓝图已经描绘,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只要能如期落实好计划里的内容,农民朋友即可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投入1400 多万元开展山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还将继续加强基础配套,完善市县区电子政务机房建设,推进建设规划实施,加快市、县、镇各单位外网横向主干网络建设。
市经信部门表示,计划在今后两年加强与各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由市一级作为突破口,在完善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延伸覆盖县、镇一级,推动市、县、镇农村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市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层面。此外,我市将加强对各县区、镇、村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信息员、农村种养大户等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
本报记者 谢素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