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院士把脉河源经济发展
院士们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谢素婵 摄
本报讯(见习记者 谢素婵)连日来,莅临我市休养考察的15 位在粤工作院士下基层、进企业,在领略河源美景的同时,为我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认为,河源生态优势明显,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在休闲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2 日,院士们先后来到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教育城、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巴登养生庄园等地参观考察。一路上,院士们对我市优美的生态环境赞叹不已。客家文化公园是我市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认知客家历史、领略客家风情的重要平台,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彰显客家文化内涵,院士们对尚在建设中的工程细心察看,并不时给出指导意见。在市博物馆,院士们面对馆内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啧啧称奇。在东江教育城、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苏家围景区等地,院士们走进校园、生产车间详细了解我市教育发展和企业发展,并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探讨。
连续两天的参观考察中,院士们在领略河源美景、感受客家风情的同时,不时为河源加快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表示,河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是广东少有的人间绿地,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应该多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走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计亮年教授认为,河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利用优美环境发展高档养老院,吸引老年人前来养生休闲。就我市如何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多位院士表示,河源的稀土是全球稀有的重稀土,是宝贵资源,其应用非常广泛,可在深加工方面多做文章,将其转换成高新技术材料或者器械,从而带动河源的经济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