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七年后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全覆盖 河源或将超过213处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近日,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 年)》(下称《纲要》),要求到2020 年实现应急避护场所的全覆盖,并可满足超过2600 万人口避护需求。而其中河源需要建设室内室外应急避护场所超过213 处,满足超过58 万人口需求。

     近年来,为促进社会安全体系建设,我市积极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全市目前已建成比较规范的县级以上应急避护场所有 16 处,其中市区有5 处室外应急避护场所,分别是文化广场、客家文化公园、老城人民公园、龟峰公园、卫星公园;县级以上的室内应急避护场所有11 处,共可容16.5 万人临时避险。

     据市民政局救灾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应急避护场所有的是利用广场、绿地、公园而建的室外场所,有的是依托福利院、村居委会、地下人防设施等建立的室内场所,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响应预警启动后各应急避难场所可即时全面开放,为受灾群众提供避灾、安置和保障基本生活的功能。

     然而,我市的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建设上有待进行系统性规划,应急避护场所数量缺口也较大。根据《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20 年,全省中心应急避护场所(也称为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不少于153 处,其中河源为15 处。在室外应急避护场所建设上,河源要超过85 处,可满足超过50 万人口避护需求,其中中心城区应大于20 处,满足超过15 万人口需求。而在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方面,河源全市应超过128 处,需满足8 万以上人口需求,其中中心城区应超过20 处,满足超过2 万人口需求。

     《纲要》中还明确,应急避护场所平时发挥供公众日常休闲、娱乐、健身和停车等功能,灾时用作公众应急避护场所。



相关热词搜索:应急避护场所


上一篇:我市召开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连平)现场推进会
下一篇:秋冬春或遭遇连旱 森林火灾不可忽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