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记分制规范医疗机构
记分制度将有效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陈仕平 摄
核心提示:
上周五起,市卫生主管部门对全市拥有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开始实施记分管理,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46 种行为,被纳入记分系统并建立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记分情况将被定期对外公告,累计达到一定分值的医疗机构可能会受到暂缓校验甚至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严厉处罚。
为加强不良执业行为的取证,有关部门将对医疗机构进行每年2次以上的监督检查和突击性专项检查,发现不良执业行为的当场调查取证、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填写《不良行为记分表》。另外,根据群众的举报线索,有关部门会组织专门的督查力量进行核实,力求件件有落实,宗宗有回复。
超范围经营等将记分
记分系统量化了监管指标,按照严重性和危害性对46 种不良执业行为分别记以1 到12 分不等的分值,监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监管内容涵盖了依法执业、传染病、医疗事故、医疗广告等多方面。
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问题也被纳入了记分,如未主动对外公开机构的诊疗科目、收费项目与价格、药品价格将被记1 分,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项目范围的将被记2 分。一些经常被市民投诉的不良执业行为,如超范围经营、乱收费、利用虚假医疗广告或雇用“医托”等手段诱骗群众等也悉数在列,且分值普遍较高。而最严重的几类不良执业行为将一次性记分高达12 分,包括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从事母婴技术服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等意外情况时不服从卫生部门调遣、不配合卫生部门监督执法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况。此外,当发生医疗事故时,主管部门也将根据医院所承担责任给予记分,医院负完全责任或不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的将一次性记6分。
对2 分以下的不良执业行为,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而一次记分超过24 分的则需要由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并由主要领导审批进行。
记分结果定期公示
记分制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记录,而是医疗质量总体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记者了解到,记分结果将在每年的3月和9月定期对外公示,包括机构名称、执业地点、不良行为情形、累计记分分值等内容,从而保证市民的知情权,让市民参与到医疗机构的监督中来。
另外,记分制度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当医疗机构一年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超过24 分,或者记分累计超过60 分的,将暂缓《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1 至6 个月,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则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执法部门将严格把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准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记分工作,加大医疗机构超范围经营、医疗欺诈等不良执业行为查处力度,只要医疗机构被记分在册,该暂缓校验的必须暂缓校验,该注销的必须注销,该吊证的必须吊证。
对行业极具警示作用
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制度在全国多地陆续实行后,效果显著。深圳市自从实施记分制度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比率逐年下降;东莞市今年上半年645家医疗机构被记分,其中9家更是因为严重违规而被“停牌”,对整个行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对于我市而言,记分制度能极大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和依法行医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全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
市区红星路某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超范围经营、乱发小广告等行为确实应该加以整治,他们也支持卫生部门新的记分制度,但却没想到制度如此之严。采访中,多数医疗从业人员对该制度表示认可,认为有利于为合法经营的医疗机构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此外,也有市民表示,一些不法私人诊所为追求利益而不顾患者安危,实施这一制度后,市民健康将更加有保障。
本报见习记者 黄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