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根治欠薪“病灶”
不久前,本报曾报道过东源徐洞工业区一金属制品厂欠工人百万薪资的新闻,经过多方协调,日前事情有了新进展,该工厂目前已筹集了100多万元,给部分工人发放工资,但因为资金有限,目前还拖欠一部分员工工资。该工厂负责人表示,一定会争取尽快将拖欠的工资发放到位。(详见本报12月2日A4版报道)
年关将至,“欠薪”这个词又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不知从何时起,企业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国营企业、民营企业都存在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之所以如此,有的确实是因为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欠佳,但有的却不是这么回事了。有些企业一方面是工资发不下去,职工生活面临困难,另一方面老板却活得很“滋润”,穿名牌服装、坐高级轿车、住豪华楼房,这是真的没有资金吗?
自从“欠薪”成为热词,如何根治欠薪的问题就一直没停过,各方也一直在寻找根治欠薪痼疾的路径,比如工资保证金制度、欠薪“黑名单”制度等,但依然没能阻止欠薪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到了岁末年终,看到手执“给我工资,我要回家”讨薪牌立于寒风中的农民工,不禁让人觉得心寒。究竟怎么样才能根治“欠薪” 病灶,让这些务工人员能及时领到自己的“血汗钱”,是我们政府、企业,更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谢素婵
上一篇:火车票提前预售只是看上去很美
下一篇:别让“临时工”成“神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