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昨日召开,何忠友作工作报告。

与会人员踊跃发言,谋划今年工作。

    本报讯 昨日,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召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等精神,回顾总结2013 年工作,部署安排2014年任务。

     市委书记何忠友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建文部署2014年工作。

     全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注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提速提质发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4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何忠友指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及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突出深化改革,突出“三大抓手”,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是河源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何忠友强调,要集中力量,推动“三个抓手”实现突破。要以园区扩能增效为重点,着力在适度超前扩园扩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下功夫,加快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以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加快提升优化发展环境;以市区扩容提质为重点,推动江东新区实质开发、中心城区提质发展、小城镇特色化建设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共建园区和新区为重点,与深圳开展全方位合作。

     全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要增强科学发展、使命责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五种意识”,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广东绿谷”,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报告》解读之四大突出

     关键词深化改革

     报告点睛:要着力重点突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主轴,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解读: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一词成为今年的热点词汇。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消息传出,更是凸显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专家预计,2014 年势必是改革气息最浓,改革步骤、改革措施最有力、最多的一年。在分组讨论时,何忠友指出,今年中央、省深化改革的措施将相继出台,我市要紧扣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创造一个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能力。

     关键词三大抓手

     报告点睛:以园区扩能增效为重点,加快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以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提升优化发展环境;以市区扩容提质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解读: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要突出抓好“交通”、 “园区”、“城镇化”三大抓手。目前我市也已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配套文件,此次的全会报告又进一步细化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求要集中力量推动“三个抓手”的建设,助推我市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

     报告点睛: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既要全力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又要注重调结构、促转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速度与效益的阐述中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地级市,我市仍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提升发展速度,奋力冲刺,方能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在发展中更需要兼具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善民生

     报告点睛: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建设优美环境,让跨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解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城市的奋斗目标。在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方面,报告从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社会稳定底线、社会民生底线等三方面,提出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跨越发展新成果。特别在守住社会民生底线方面,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坚定推进创建教育强市,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农民加快增收,推进建设幸福河源。

     

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本报讯  在昨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建文就如何做好今年工作做了部署。他指出,今年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为打造“广东绿谷”、实现振兴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时,彭建文表示,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把用地少、效益高、创新多、能耗低、生态好作为我市发展的价值观取向,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进“两园一工程”,推行“点上发展、面上保护”的园区发展模式。在环境保护上,彭建文强调,要巩固提升万绿湖水质,加快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时,抓好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和推进治采复绿工作,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

     彭建文说,要着力抓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平安建设等工作,通过实施“振兴初中计划”、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全民社保”和深入推进十件实事,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尽力破解群众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和看病贵等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民生工程暖民心

     2013 年河源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回顾2013 年,全市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民生福祉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饮水安全、教育、社会保障…… 在诸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中,党和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政策连发,成效明显。

     亮点一   解决农村4.3万人饮水安全

     民生水利加快发展,完成一批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成解决农村4.3 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亮点二   新增15个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市成效明显,新增15 个教育强镇,连平县成功创建教育强县;新增50 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提高1.3 和7.3 个百分点,市卫校新校区二期建设稳步推进。

     亮点三   新增就业岗位4.72万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72 万个、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4.79 万人,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有效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成4 个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亮点四  2200户全倒户将搬新房

     成功应对超两百年一遇的 “8·16”特大洪灾,2200 多户洪灾全倒户2014 年春节前可全部搬进新房;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局良好,已投入扶贫开发资金5.44 亿元,启动扶贫项目1299 个,农房改造和“两不具备” 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快速推进。

                    

                 讨论现场:

     凝心聚力谋发展

     深化改革,奋力开创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最终是落在各级各单位的执行力,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发言谈论感受,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规划。

     关于经济发展:

     罗小聪(源城区委书记):今年源城将把深化改革作为总抓手,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实施 “工业富区”和“商旅强区”战略,按照做强二产、做旺三产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张良栋(河源市供电局局长):工业的增长,需要电力的支撑。今年,供电局将全力以赴,加大电网投入,做好电力建设,保证我市电力供应运转顺畅。今年我市电网投资预计会达到4.6亿元。

     关于民生建设:

     何伟强(市交通局局长):去年出租车市场整顿措施初见成效,安装税控机和查处“飞机表”极大地规范了出租车行业,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更多市民能够放心舒心地搭乘出租车。建议今年继续加强出租车市场整顿,坚决继续查处使用“飞机表”的车辆。

     张金城(市城管局局长):去年我市对多个公共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改善了环境卫生。同时,我市还加强了公共卫生间管理员素质建设,增加福利待遇,目前管理员已经实现从招人难到有人才储备的转变,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抓好公共卫生间的管理。

     本报记者 刘曦 黄冉/文 陈仕平/图






上一篇:河源市法学会成立
下一篇:梁伟发寄语河源市政协充分发挥协调民主作用促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