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源”瀑布惊艳亮相
“河之源”瀑布今天正式竣工开放,成为客家文化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委书记何忠友曾强调,城市环境要想保持靓丽,同样需要“保养”,要坚持用心做事、做好工作,建设宜居城乡,才能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市城管局负责人曾表示“我们要把客家文化公园景观工程画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交给河源人民”。
踏入2014 年的第一天,市民就收到一份漂亮的新年礼物——位于客家文化公园的“河之源”瀑布正式开放,这是城管部门在新年里交给市民的第一份答卷。“河之源”瀑布的靓丽亮相,必将让我们的“城市客厅”变得更加美丽。
“河之源”瀑布正式亮相
“河源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十五尺。”今天起,“河之源”瀑布正式开放,市民到客家文化公园休闲,又可欣赏到一道新的景观。
“昔日难看的山体边坡,经过精心雕琢后大放异彩。” 据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在建设客家文化公园阶梯的时候,给公园南门入口广场西侧山体边坡留下了很多“伤口”,与周围的景观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营造整体景观,市城管局对这个边坡的处理想了很多法子,并专门邀请地质学家和园林塑石专家前来,就解决边坡问题进行论证。
“专家告诉我们,这个边坡是白垩纪之后形成的不成熟的砂石岩,建议进行园林塑石艺术化处理。”该负责人说,客家文化公园就好比城市“客厅”里的一幅“山水画”,这幅“山水画”里之前已经拥有了3大景观:中山铜像与两棵木棉树构成的“河源地标”,阶梯上的雕塑群和园林绿地。当中,这幅“山水画”中唯独缺少“水”的景观。于是,市城管局采纳专家们的建议,在原有景观工程的基础上,提出来了新增一个瀑布景观的设想。这个设想提出来后,得到了市长彭建文、副市长李扬达等市领导的高度认可,称赞它必将成为客家文化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在市委常委会上定下了这个项目。
“河之源”在客家文化公园这幅“山水画”是作为一个重要亮点来打造。整个中心城区的规划里面,在专家的指导下,把这瀑布规划成15米高6米宽,设计的含义就是: “河源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十五尺”。根据设计方案,“河之源”瀑布工程投资约300万元,通过山下新建的一个蓄水池,利用4台抽水泵循环引水,水向东南方向流。另外,设计单位还将对瀑布进行艺术化处理,太阳一出来就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效果,既壮观又漂亮。据了解,经过精心雕琢后,即使在瀑布不开放的情况下,都是一道很美的景观。可以预见,该景观必将成为市民参观客家文化公园时拍照留影的首选。
昨天,“河之源”瀑布进行了开放前的最后“试水”,效果均如预想般理想。据了解,今后瀑布将每天分时段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点至9点,中午11点至1点,下午5点至晚上10点。
河之源瀑布
作者:张金城
河源之水天上来,
飞流直下十五尺。
龙头山上红一角,
蚌龙戏珠赐福泉。
公德林总规划面积30 万平方米,把荒山建成“城市森林”。
“功德林”为河源添绿增彩
“功德林”也是客家文化公园的一大亮点,一棵棵由社会力量认种认捐的树木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了我们“城市客厅”里的一方绿荫,一抹重彩,大家在这里游玩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心怀感激,感谢所有人的力量让我们的城市变美了。
前段时间,市委书记何忠友到客家文化公园检查工作时,对“功德林”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表示,建设“功德林”的地方选得好、种树时间选得好、树也种得好。市长彭建文对“功德林”的建设也提出了意见,他要求大投入、大种树、种好树。
在2013 年初,我市就制定出台了《河源市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客家文化公园植树绿化工作方案》,在客家文化公园内总规划了30 万平方米的绿化山地建设“功德林”,由园林绿化专家组做好植树绿化的规划设计,加强对植树绿化的指导,合理搭配树木品种和大小,其中种植树种均为8 公分至80 公分大小。据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开展认种认养活动至今,已有一批树种被企业、单位或个人认种认捐,其中有一棵价值超30 万元的珍贵树种被我市外出乡贤认种。
市区新丰江两岸的亮化工程把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
一江两岸亮化升级改造
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再过几天,市区新丰江两岸将披上盛装,杜鹃花、紫荆花将会一起争芳斗艳,市民在白天就能领会“新丰江畔绿映红”的诗境;到了晚上,通过灯光雕塑的两岸绿化工程更是璀璨夺目,让市民在无时无刻感到我们的城市确实是变美了。
记者了解到,市区一江两岸经过升级改造,从绿化工程到亮化工程的成功升级,使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据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一江两岸的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考虑防洪绿化,也考虑环境的整治和城市的品位,把城市水系建设与城市改造、城市建设等融为一体。目前,重点升级打造了两岸边坡、黄金水道、茶山公园、电视塔,以及东埔桥和河紫桥,充分体现河源的文化艺术、人文地理。东埔桥和河紫桥侧还通过五线追光效果装饰,分别雕刻出“多情东江水”、“万绿河源”的艺术字效果,为市区靓丽的夜晚再添光彩。
春天绿公交候车亭上的“三字经”石凳。
候车亭里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日前出现在市区“春天绿”公交车站的石凳上,此举不但为市民候车提供了方便,石凳上刻有的“三字经”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受到市民的肯定。
昨日,记者在建设大道一新建的公交车站看到,站亭内有3 张圆石凳,石凳上还刻有非常显眼的“三字经”内容,有市民就表示,“三字经”石凳不仅让候车亭增加了文明气息,也符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市民黄女士说,她和孩子常在这里乘坐公交车,有一次等了十多分钟车才来,因为没椅子坐,可把她累坏了。现在好了,不但有椅子坐了,同时还能温习一下“三字经”,真是一举两得。
据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新建的“春天绿”候车亭是为了改善市民的候车环境,而在站内增设“三字经”的石凳子,则是为了让公交车站变成传播文化、学习知识的窗口。据了解,此次新增设的30 多座“春天绿”公交站亭多数设置在市区主干道上,目前大部分都已经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戴湄 叶园 谭兴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