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界慷慨解囊 扶贫济困日4年募得善款2.72亿元
昨天上午,我市举行2014 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暨表彰大会,各界爱心人士齐聚一堂,慷慨解囊,为我市的慈善事业奉献爱心。市领导彭建文、龚佐林等出席表彰大会,并为去年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颁发奖杯。据了解,我市自2010 年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到去年止,共筹集善款2.72 亿元。截止昨天下午4 时,今年全市认捐善款6584 万元。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我市社会各界踊跃捐款。
本报记者 谭兴孚 摄
市长彭建文为先进单位颁发奖杯。本报记者 谭兴孚 摄
核心提示:
6月,是一年中百花竞放的美丽时节。6 月的槎城,百花之外还有一朵用爱心浇注的“慈善之花”娇艳盛放,展现勃勃生机。6584 万元——这是截至昨日下午4 时,我市开展第5 个“广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所募集的爱心款数额。昨日上午,我市举行了2014 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市长彭建文在会上透露,2010 年至去年,我市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全市筹集善款2.72亿元,彰显培养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社会新风尚。
慈善需要叠加效应
俗话说:行善积德,福有攸归;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偶尔的施舍可以温暖人心,而持久的善举将永恒留在人们心中。如果慈善成为一种习惯,它所蕴含的能量将是巨大的,甚至大到足以改变社会。
在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有不少捐款的爱心企业已经是“老慈善” 了,比如,广东坚基实业集团,在第 4 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他们捐款282 万元,昨天,他们现场又认捐168 万元。此外,广东城冠集团在5 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也没有缺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家爱心企业的代表这样阐述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理解,她说,不要小视这一年一度的 “爱的奉献”,它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在于帮助一个家庭脱贫解困,更多关乎的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进而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期望通过政府倡导的爱心活动能产生叠加效应。
“1+3+N”的慈善模式
人人不可为恶,但人人皆可为善。市民政局局长王爱平透露,下一步我市将逐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市民三方联动,慈善项目实施为载体的“1+3+N”的慈善模式。
社会化、常态化是今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广东扶贫济困日爱心捐赠活动已逐步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倡导、媒体推介,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自愿捐赠转变。王爱平说,接下来,我市将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启动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公益慈善项目,逐步使社会组织成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项目承接主体、募捐主体,探索募捐主体、受赠主体以及帮扶项目实施主体分别独立运作等做法,不断壮大扶贫济困力量。
“慈善之花”常开不败
为给爱心企业、给社会一本 “明白账”,市慈善总会在规范操作、严格审计、公开慈善资金的募集、使用、管理等信息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多种阳光公开形式。如捐赠方可以和慈善总会签署协议,对有关捐赠的资金认捐期限、使用意向等方面的条款予以确认。今年将继续网上“晒”善款,及时准确地公开每一笔捐赠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和相关慈善义举行为。
“慈善捐助和慈善宣传是慈善事业的两只轮子,哪个不好都跑不快。只有使人们逐步树立了慈善观念,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行动了,慈善事业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河源‘慈善之花’才能常开不败。”王爱平告诉记者,慈善人士的付出虽然是自愿的、无偿的,但对他们的爱心行为负责、及时且高度地认可他们的爱心付出、鼓励并培育慈善精神,是从社会到政府都要重视的问题。接下来还将不断完善慈善激励机制,从精神到物质,通过多种办法,激发社会参与热情。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刘国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