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五个月发展市场主体九千余户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前来办事的群众越来越多
“我的公司即将开业了,多亏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让我圆了‘创业梦’。”日前,正紧张筹划着公司开业各项手续的张俊锋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逐项落实改革措施,让改革普惠百姓。统计显示,3 月1 日至7 月31 日,我市共新发展市场主体9107 户,同比增长 12.26%;其中新登记公司1805 户,同比增长83.63% 。企业数量的 “井喷式”增长,我市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改革激发创业新热潮
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前,登记注册公司时需要出具一份验资报告,注册资本首期最少要到资20%,其他资金必须在2 年内全部到位。而现在,不对注册资本额和首期到资做限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到资时间,对于自主创业的人来说,大大减少了创业之初的资金压力。
华南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张俊峰是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的一位典型受益者。他告诉记者,他一直非常关注创业的相关信息,春节期间还曾经营过对联、烟花等销售事业。后来,遇到一位从事科技方面工作朋友,两人志同道合兴起了创业梦想。8 月12 日,张俊峰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了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这项政策对小微企业创业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让更多像张俊峰一样有“创业梦”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工商注册的便利化,社会创业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业热情,充分反映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有助于释放民间投资活力,达到了激发创业热情、释放改革红利的改革目标。
“先照后证”扫清创业难题
由于张俊峰的公司在经营范围涉及部分需相关部门审批的项目,于是,从工商部门拿到营业执照后,张俊峰便一边装修、购置设备,一边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许可证。如今装修大致完成,所有手续也都办齐全了,公司也将于近期顺利开业。“没想到工商部门的办事效率那么快,一下子就办好了各种手续,而且服务态度也很好!”张俊峰高兴地说。
有别于过去实行的制度,现今实施的“先照后证”制度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而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时,企业可以一边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一边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我市于今年5 月26 日起正式执行“先证后照”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前置审批仅保留了13 项,其余108项均改为后置审批。
此外,为解决“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改革相配套过渡时期所引发的监管真空现象,市工商部门一方面口头详细告知企业登记后须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的许可审批事项,并提供书面办事指南。另一方面,该局还实行了定期联络通报制度,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启用之前,向林业等36 个相关部门定期通报全市市场主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保持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促进改革顺利开展。
本报记者 刘曦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