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尚未发现登革热病例
本报讯(记者 张涛)今年,广东省登革热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两倍多,继广州多个区发生登革热疫情后,佛山南海、顺德及中山、江门等地也出现本地聚集性病例。昨日,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透露,我市尚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但由于气候、人员流动及物流的影响,我市也存在发生登革热的潜在风险,建议市民要注意家里防蚊灭蚊,出现可疑症状尽早就医。
登革热传播途径
据介绍,登革热是经白纹伊蚊 (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其症状一是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 小时内达39℃ - 40℃;二是“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三是“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此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昨日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登革热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我市在分会场提出,要借鉴其他地区登革热防控的成功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县、镇、街各级健康教育宣传体系,通过多种媒介,宣传登革热防控的重要性,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发动群众自觉配合、主动参与防蚊灭蚊工作。
登革热发病时虽比较严重,但是可防可控可治。预防的最有效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前往有报告发生登革热病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野外作业人员要穿长袖衣服或在暴露的皮肤上擦驱蚊剂,避免蚊虫的叮咬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外出返回河源的市民,如果发现有发热、寒战、头痛以及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及早进行治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