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家古邑邂逅桃花水母 莫辜负亿万年的等待
最近网民都在为曾林萍事件“唇枪舌剑”,一派热火朝天,咱不想去凑热闹。反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囧事”,非一家医疗机构、一两个部门之责任,乃整个社会“积年老病”。要根治,尚须下一剂猛药,这猛药谁来下,则非政府莫属。
除了曾林萍事件外,最近“再现江湖”的桃花水母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网上关于桃花水母消息的点击率更是节节攀升。一时间,小小的桃花水母成为了人们探究神奇、探讨生命起源的新亮点。人们恍然发现,哟,这一遥远时代的濒危动物原来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一
试想一下,一个距今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物种,已经很稀有很濒危了,却突然如朵朵桃花般盛开在你面前,柔弱而美丽,这将是怎样的一种惊喜和震撼?最近,生活在万绿湖水月湾水域的人们就领略了这份惊喜,从四面八方赶去观赏桃花水母的游客们也分享了这份喜悦。
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只有在那些水体清澈、无污染、光照和温度都非常适宜的环境下,它们才有可能赏光与世人见上一面。如今这稀有珍贵的小生命竟然频频出现在眼前,确实让人兴奋不已。这不,有幸目睹桃花水母的网友说,这半透明形如桃花的水母,时而浮上水面,时而沉入水中,与湖边夕阳洒下的橘色柔光相映成趣,恍然觉得,难道这不是千年之前的景象吗,难道这不是亿万年的等待吗?
二
清同治五年编修《宜昌府志》曾记载,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这“桃花鱼”就是桃花水母。其何以引起人们痴迷,在于它的珍贵。作为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桃花水母至少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历史,对生存环境有极高要求,活体又极难制成标本,所以,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
然而,难得一见的桃花水母却是频频造访万绿湖这片水域,更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今年还是成群结队地出现。桃花水母起源年代、种类、生存环境、生殖繁衍等问题一直还是个谜,多年来,众说纷纭也只是猜测,未有定论。那么,万绿湖多次出现的桃花水母,能否揭开这一千年之谜呢? 生命从何而来? 它的演变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或许,生活在万绿湖水域的桃花水母能告诉我们一些秘密。
三
如果能弄清万绿湖桃花水母的前世今生,那么不论是对桃花水母来说,还是对于河源的旅游业来说,甚至对于河源未来的发展来说,那将是功不可没,更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在关心和高兴之余,有网友大胆提出,面对如此珍贵资源,我市何不筹建“万绿湖桃花水母自然保护区”,更好地加以保护。有媒体报道称,在水月湾码头附近约2 平方公里的水域里,均有大量桃花水母出没。试想一下,如果将来除了水月湾外,万绿湖整片水域内都可以欣赏到桃花水母的美丽倩影,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桃花水母观赏基地!
这并非不可行,外地有此先例。据报道,2013 年农业部第1873 号公告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山东泗水桃花水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列入其中。
四
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曾林萍事件再次证明,改革要向深层次推进,政府要完善与当前发展不相适应的救助制度。河源如何利用好桃花水母这一资源,更是如此,需要政府部门创新思路,破冰前行。
当千年客家古邑邂逅亿万年桃花水母,我们不能仅仅是看个稀奇,要做的应该还有更多。尤其是在当前公民社会的新常态下,人人都应是改革者,人人都应是探索者,拿出客家人的智慧来,拿出过人的胆识来,让桃花水母成为我市继恐龙化石之外的又一大旅游资源不再仅仅是梦想,如此才能不辜负与桃花水母这一千年的邂逅,不辜负桃花水母这亿万年的等待。
张 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