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家训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古邑家训客家魂”文艺晚会巡回演出。
近日,“古邑家训客家魂”文艺晚会巡回演出走进龙川县,用朗诵、舞蹈、山歌等形式为龙川市民呈现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诠释了客家家训文化的深刻含义,展示了客家传统家训的教化魅力,受到广大龙川市民的热烈欢迎。
据悉,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弘扬家训文化、践行当代价值的系列活动,将家训文化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教育、家庭美德、文明创建等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中,将客家家训文化送进千家万户,使家训文化和传统道德浸透人心。
进祠堂
李焘后人自发传承家训
留儿千秋富贵,莫若良言一句。在河源360 万人口中分布有 840 个姓氏,相当部分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训,内容涵括了遵纪守法、和睦亲邻、孝敬父母等,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
500 多年前,河源李氏开先祠始祖景星公,以其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行,为后世立下了“蹈义履仁,济人约己”的家训,形成了良好家风,让后世子孙备受熏陶。作为李焘第十六代后人的李嘉文,自幼身体残疾,但在成长过程中,族中众人一直给予他帮助,并不歧视他,让他养成乐观的性格,度过了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如今,自己开办教育培训中心的李嘉文对李氏家训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会继承先祖仁德,力所能及帮助更多的人,行仁义之事,并将这样的家风传给我的后代。”
进公园
建成全国首个家训长廊
河源是客家古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融就了灿烂的客家文明,也积淀了厚重的家训文化。几千年来,河源的家训文化已成为人们的修身守则、持家良方,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奋发有为的河源客家人。
为更好地传扬客家家训文化,我市在客家文化公园建设了全国首个家训长廊,邀请全国百名知名书法家,书写百个河源姓氏家训,镌刻在百块天然蜡石上,形成1000 多米的客家古邑家训长廊,让市民在休闲中接受家训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
此外,我市还收集筛选并编辑印发《客家古邑家训》书籍10 万本,制播家训电视专题片,编创 “古邑家训客家魂”文艺节目巡回演岀,编发家训“十德”读本,创作家训书法作品送进千家万户,制作家训匾牌悬挂在祠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家训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进学校
将家训文化寓教于乐
“阿姨好”“Good morning(早上好)”……不管何时,只要你踏进校门,就有许多可爱的小学生热情地向你问好。这是源城区德爱学校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缩影。据悉,德爱学校是我市首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点” 之一,该校通过开展“传扬家训· 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活动,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每天有承诺、每天有行动、每天有感悟,每周有宣讲、每月有活动、期末有总结,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自启动以来,“弘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系列活动在我市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陆续展开,将家训文化送进校园,融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此外,我市还挖掘整理了河源民间谚语54 条,编印图文并茂的读本发送给广大市民。同时,开展“明字知理”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了“明字知理”学校、社区、公园、机关等一批示范点,并结合“书香河源”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了征文、演讲、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市民在体验和享受汉字之美中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
本报记者 谢素婵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