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与古语意思相似的,现代人有句很文艺的说法就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作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我国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昨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不妨来说说读书。
一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每年快到世界读书日的时候,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就会公布前一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每当此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不由地感慨:“哎呀,今年我都没读过什么好书。”
根据今年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4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 年的57.8%上升了0.2 个百分点。在阅读形式上来看,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 本,与2013 年的4.77 本相比,略有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 年上升了8 个百分点。
从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么个结论:国民还是喜欢读书,愿意读书,只是读书的方式有所改变。数字化阅读方式,诸如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 阅读等,已隐隐成为了现代人阅读的选择。
二
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好,但究竟有什么好?于功利主义而言,不能产生价值,不能富贵的行为都谈不上好。就算是读书,也有人只选择与前途或钱途有关的去阅读,唯恐读了无关的书而浪费了时间精力,这种也算不上是读书。然而,就读书而言,不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其价值。
俞平伯在《读书的意义》一文中指出,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泳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
读书不是为了取得功名利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开拓视野。小资、文艺的人所说,读书或旅行,身体或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里所指的也是,通过读书,让灵魂与思想在书海里驰骋,遨游飞翔。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把读书融入到生活之中,随性而读,随兴趣而读。读书就该像喝一杯醇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醉人。
三
都说读书好,可都说没时间。这大概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年轻的姑娘说,平时要上班,下班了要逛街、看电影、约会,睡前刷刷微信,洗脸卸妆,一天就过去了。已婚的人士更是提出,下班后的时间就是属于老公和孩子,做饭洗碗、给孩子辅导功课,等都忙完了,也该睡觉了。工作忙,其实是个借口,关键是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些以忙为借口的人心里,读书在所有事情、消遣娱乐的后面。
每每看到外国人诟病中国人素质差,失婚人士诟病婚姻失败的时候,我想,一个认真阅读过孔子、托尔斯泰的人,一个认真把晦涩难懂的经典书籍看完的人,一个不断在学习的人,自身素质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诟病。龙应台说过,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最终要负责的,还是“自己”二字。在对自己负责的路上,读好书,多读书,提升自己,恰恰是最高效的方式。因此,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刷爆朋友圈,大家蠢蠢欲动,频频抱怨自己的工作生活时,“世界读书日”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回答:打开书本,走进知识的海洋,世界就在书本里,请常来看看。
刘 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