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抗战老兵,你好!

岁月可远去,然历史绝不落幕,纵使英雄已垂暮,故事应被永铭记,这是历史的固执,更是正义的坚守。9 月3 日,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阅兵仪式上,从血与火走过来的抗日老兵,身着平民之服,满脸尽是皱纹,敬礼右手也是颤巍巍,然那目光无一不坚毅郑重!

目睹这一切,坐在电视机旁的笔者心里忽地一酸,有些想掉眼泪。岁月风霜,抹不去他们曾经风华少年浴血战场的英姿;几经寒暑,散不尽当年壮士英雄坚守阵地的忠魂。70 年前,他们将青春、热血洒在了那滚烫战线之上;70 年后,他们将不朽刻于面庞,供万千后辈肃然敬仰!笔者在想,抗战胜利日,举国上下向抗战老兵致敬,致敬不凡,然这些老兵,他们在向谁致敬?是那抔抔黄土下130万阵亡战士?是3000万死难平民?还是这个多灾多难又英勇伟大的国家?

想起林肯那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首先要想一下,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于这些英雄迟暮的老兵而言,那抗战艰苦岁月,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有些更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刻,好在为国家付出的一切都得到了历史的公认,最终历史还是人们写的,这也再次佐证,为了这个伟大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人们会永远铭记。

胜利日期间,笔者欣慰发现,槎城一些书店,关注抗战历史的人多了起来。一些市民说,不学历史,何谈铭记历史;不知抗战史,何谈致敬抗战老兵?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小长假里,槎城多地抗战遗址也迎来了客流高峰。当人们的爱国热情被一场阅兵式点燃后,纷纷自发“探红”,追忆烽火岁月,自在情理之中。

曾两次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的96 岁高龄抗战老兵尤广才说:“幸运的是,在我的晚年,我得到了来自于政府和民间的关注和照顾,这让我觉得自己当年为这个国家去打仗是值得的。”确实如此,抗战老兵已是迟暮之年,他们要的仅仅是“为国家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一简单的愿望而已。如今,这些老兵们终于等来了属于他们的国家荣誉,值得致敬。然而,还有那些未等到胜利之日的长眠于地下的老兵,还有那些等到胜利之日却未等到国家荣誉的已逝的老兵,他们也同样值得致敬。

身处太平盛世,常思先烈荣勋。致敬他们,纪念他们,不应等到他们老去。致敬抗战老兵,致敬的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抗战军民;致敬抗战老兵,致敬的不仅是人,而更是一种精神——抗战精神,更是一段历史——抗日历史。

致敬,抗战老兵!翻过9 月3 日这张日历,我们如何才能让这份致敬长长久久,代代相传。

保存历史档案、影像资料、人物访谈记录,这些是保存记忆的重要方式,但在保存记忆和由衷致敬、传承精神之间,我们不能止步于特殊节日、纪念日的“规定动作”。笔者以为,最好的方式,应让历史发声,让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发声,将“落后挨打”的实证永镌史页。真正的铭记和传承,需要我们少一些照本宣科的灌输,多一些历史和人们的互动,让人们在回溯历史中,感受那种恐慌、绝望以及绝望中的抗争决心和力量,在无力感中感受民族精神的难能可贵,寻找到精神支撑和内心共鸣,思索和平的来之不易。

“岁月正流逝,抗战老兵打败过日寇,却不能打败时光,一年比一年少。”向不凡的抗战老兵致敬,趁他们还活着。

言犹及此,笔者想起了同样为祖国而战的那些抗美援朝老兵。他们也曾经风华正茂,血战沙场;如今古稀之年,却在风中苟延残喘。他们散落在乡间村庄,也正在逐渐凋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毕竟,六十多年前,这些老兵们是为祖国而战。这些曾经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我们就不应忘却他们,不能让这些曾经的英雄迟暮之时过得苍凉无助。善待他们,让他们安好地度过余生,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善待我们的国家。只是莫让这一切来得太晚,太晚!



相关热词搜索:老兵 你好


上一篇:让“四风”无处遁形
下一篇:不满十岁禁代言 为孩子成长护航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