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酿 酒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这一天里,我们一般会呼朋唤友,或者全家老小一起去登高远眺。其实,除了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还有很多,饮菊花酒也是其中一项庆祝活动。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这个酒不是我们现在街面上卖的,工厂化流程制作出来的酒,而是自家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看来,自己酿酒一直都是我们的一项传统。那现在,你家还酿酒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很多千古佳句都与酒有关。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杜康的发明,把他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又有说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也有专家认为,酒的产生源于人类采集野果贮存,野果在贮存过程中自然发酵,于是人们便发明了酿酒。

在这里我们不去考究酿酒的起源,只是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酿酒是家家户户都会,被世人普遍掌握的技能。当时,我们的前辈们做出了一种叫酒曲的原料,用它酿出来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绵长。几千年来,酒曲一直是中国酒酿造的秘诀。

母亲也很喜欢酿酒,是米酒的忠实 fans。天气凉快的时候,她就会买些糯米,蒸熟后和药水拌在一起放进陶盆,再用棉被把陶盆包裹起来,静候几日后,浓浓的酒香透过稻草,钻出棉被笼罩了整间屋子,让人垂涎欲滴。每每这时,我都是轻抿一口米酒,然后用米酒煮蛋花。每天早上吃一碗,一整天都能量十足。

有句老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过去作坊式的手工酿酒,酒的香气飘向四方,就算巷子再深,人们也会追寻着酒香而来。现在我们走进超市,能看到各种品种的酒,白酒、红酒、洋酒,琳琅满目,任君选择,但我依旧喜欢埋在巷子深处的纯手工酿造的酒。然而,现在这种手工酒作坊只能在偏僻的山村里方能找到。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古镇游玩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还保留着传统酿酒技艺的作坊。南浔古镇千百年来保流着传统的酿酒工艺,至今,那里仍有很多人家还延续着用传统工艺自家酿酒的习俗。古镇上的御酒坊特制南浔酒、米酒,回味悠长、浓香四溢。据说当年他家的酒送给南宋皇帝饮过,故他家的牌子就是 “南宋御酒坊”。由于当时名气很大,之后酿酒的产业在当地也算兴隆一时。

在御酒坊里放着的几百个老旧酒坛,就证明酿酒业在此曾经兴隆过。走进御酒坊,还没靠近酿酒的大缸,就能闻到馥郁的酒香。看管酿酒储存的仓库的阿伯,懒懒散散地坐在躺椅上,一下一下地扇着蒲扇。看到我们来,才懒懒地起来倒酒招呼我们尝。抿一口,唇齿留香。

当然,并不是每次酿酒都会成功,也有失败的,失败的酒苦涩、酸,难以入口。有次,母亲因为粗心,弄错了酒糟和糯米的比例,导致这一坛的甜米酒直接变成了酸酒,虽然依然带有酒香,但也让人爱不起来。最后这瓶酿坏了的酒就直接倒掉了。

老手艺人都说,酿酒过程是一个严谨而辛苦的工作。不论是这些在老旧酿酒小作坊工作的师傅们,还是在家里自酿米酒的长辈们,都对酿酒有一种坚持,每一个比例都力求一种苛刻的精准,认为唯有认真细致方能出佳品。更有些讲究的老师傅在酿酒前先要吃斋,再敬神,净身,而后才酿酒,保持一种虔诚的心理,才能保证酿的酒从来没有走过味。

从酿酒的道理,引申到人生观上,也是一样的。酿酒如做人,是每位酿酒老师傅们所秉持的。好米,好酒曲,方能酿成好酒,好酒窖存越久,越醇、越香、越有价值。差米,弄虚作假,即便有好酒曲,也酿不出好酒。做人也如此,只有自己品质优良,实实在在、本本分分,不弄虚作假,才能成就人生,成就事业,才能“酿”出好日子。

刘 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理性看待实名制快递
下一篇:解题神器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