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政府表彰22位热心公益为河源奉献港澳委员
市政府对22 位市政协港澳委员进行表彰。谭兴孚 摄
昨日,市政府召开表彰会,对热心公益的22 名市政协港澳委员进行表彰,并为他们颁发牌匾。获得市政协港澳委员捐资支持建设项目的单位代表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园西小学负责人到场见证。
据介绍,近年来,市政协港澳委员除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外,还积极支持河源民生公益事业,他们或乐于扶贫济困,或心系教育事业,或为民办实事好事,捐资近1000 万元支持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弘扬义举、广善传德,我市对朱惟勤等22 位支持河源公益事业的市政协港澳地区委员进行了表彰。通过此次表彰,希望我市全体政协委员以朱惟勤等22 位港澳地区委员为榜样,认真履职,更加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推动河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建设幸福河源做出新的贡献。
附受表彰委员名单:
朱惟勤、梁嘉聪、施春利、吴衍捷、何永恒、彭火先、周彩花、黄敬、杨文聪、刘丽娴、张志强、叶长春、候添兴、黄少华、陈智健、邓礼瑶、曾志强、陈灏斌、梁耀权、杨燕、袁伟昌、黄晔。
黄敬 心系公益皆因“乡情”
一个离开河源40 余年外出创业的企业家,却始终放不下河源的教育事业,他就是市政协港澳地区委员黄敬。
黄敬出生于河源龙川县,上世纪70 年代他前往香港创业,如今是麦斯迪埃城市可持续发展集团董事长。在香港他总是推介河源,把河源的一方好水宣传出去,近年来他曾多次带领香港学生来我市交流学习。 2013 年,我市遭遇了“8·16”特大水灾,黄敬捐出数十万元,为我市受灾人民雪中送炭。
黄敬告诉记者,之所以积极推广河源、热心河源的公益慈善事业,皆因那一丝抹不去的“乡情”。“这么多年来,我最关注的还是河源的教育事业,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够在河源建造一所私立学校,为本地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黄少华 乐意支持教育事业
“只要是有关教育的,我都很乐意捐款。”市政协港澳委员黄少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公益事业上,他捐助较多的是建设学校的教学楼,目的是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
黄少华是香港科劲(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虽然他不是河源人,但乐善好施的他一直以来对河源的公益事业都很关注。黄少华告诉记者,他10多年前就开始支持河源的公益事业,当时,他偶然听公司司机说起,紫金县蓝塘镇蓝塘小学的教育环境较差,学生们在很破旧的教室上课。向来重视教育工作的黄少华花了6个多小时开车来到蓝塘,看望学校的师生们,当看到蓝塘小学的现状后,他决定捐助1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重视教育外,黄少华也很关注农村的医疗环境,当他听说紫金县重建中医院时,他又拿出100 万捐助紫金中医院建设,为紫金医疗事业出一分力。
张志强 每年数十万支持家乡公益
“我出生于紫金,是土生土长的河源人,我的根在河源,我很乐意为家乡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市政协委员、香港爱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1979 年就去了香港打拼,但致富不忘家乡情,2008 年他回到河源投资兴业,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源的公益事业,并身体力行。在家乡农村修路、修缮敬老院、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上,张志强每年都会投入数十万元。
“我小时候也是穷苦出身,现在有能力能为家乡做点事,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志强说,公益慈善事业是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的一种追求与向往,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做善事不分大小。他会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建设,并会动员更多在港乡亲关注河源,合力建设幸福河源。
本报记者 戴湄 谭兴孚 黄冉 实习生 张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