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河源籍少将旅长钟芳峻 孤胆将军独撄敌锋死因成谜

 

核心提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漫漫八年抗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国人不怕牺牲,虽武器落后,仍愤起抵抗,我市客家男儿也是如此,其中,从我市东源县黄村走出的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钟芳峻就是最著名的一位。

1938 年广州战役中,他率部独撄敌锋,名动一时。不过,围绕其是否战场殒命,至今未有定论。有说钟芳峻牺牲福田之役,有说他是义愤跳水而亡。最近,一些学者查阅一些旧日报刊又提出一说法:钟芳峻当时并没有牺牲,将军的死因更为扑朔迷离。

铁匠之子勇从军

钟芳峻何许人也? 其又名钟秀峰, 1898 年夏出生在原河源县黄村区宁山一农民之家,后随父移居黄村区红十月乡。少年时就读于家乡崇伊中学。由于父亲是个铁匠,钟芳峻在家时帮忙干活,学得一手铁工技艺。后钟家因一场官司而破产。1920 年,钟芳峻投奔粤军,开始军旅生涯。

在粤军时,他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数次,屡立战功,历任排长、连长、团长。1938 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63 军第153 师第459 旅任少将旅长。

“福田之役”独撄敌锋

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1938 年10 月中旬,日寇发动广州战役。12 日拂晓,日军在澳头附近强行登陆,先占淡水,继陷惠阳,再沿惠博公路向粤腹地进犯,向广州猛扑。10 月16 日,钟芳峻所在的459 旅接上峰指令,速进发博罗抵挡日军,遂由宝太公路向宁步、大朗、石马、常平沿途开进。18 日拂晓抵达福田阵地,即以坦克车为前导,掩护步兵行进,大部队掩蔽在小树林内,出敌不意,对日军迎头痛击。

战至下午2 时,钟芳峻部队官兵饥渴交困,弹尽粮绝,又因被敌机轰炸,被敌三面包围,一时陷入孤军作战之险境,遂下令撤退。这就是广州战役中有名的“福田之役”。1938 年11 月14 日《申报》记载: “上月福田之战,张瑞贵(153 师师长)部钟芳峻独撄敌锋,侧击增城从化之日军,惜广州守兵不能正面阻止日军,以致钟部损失一千以上。”

死因说法一:战场殒命

据相关史料记载,1938 年10 月12 日起,日军第18 师团在惠阳大亚湾下涌、盐灶等处强行登陆,15 日惠阳失守,16 日博罗沦陷。 17 日18 时,日军进入增城以东的湖镇,与守军对峙。18 日拂晓,日军先遣队包围攻击显岗、石坳,守军官兵伤亡甚大,本来153 师第 459 旅、第151 师林君勋团、第186 师叶植楠团协同截击该敌,可惜援兵未至,153 师第 459 旅旅长钟芳峻也于此役牺牲。战斗异常激烈,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

据《民国广东将领志》记载,旅长钟芳峻“在增城阻击日军战斗中牺牲”。史学界认为钟芳峻是日军入侵广东后第一个牺牲的少将,也是广州会战中惟一牺牲的高级将领。

死因说法二:跳水殉国

据福田战斗亲历者——459 旅916 团政治指导员肖秉均事后回忆,他最后一次见到旅长时,是在部队撤退至一小梅林内,当时钟芳峻坐在林边电话机房,默默无言,不断摇头叹息,还从身上取出纸币一束(说是2000 元)托他转交团部军需,作为部队伙食之用。

后肖秉钧撤退至韶关翁源时,有卫士自前方回来报告,说自福田战斗结束后,钟芳峻以部队战败,后援不继,请缨再战,又无可能。撤退至石滩,思前想后,不胜悲愤,即行拔枪自杀,为卫士抢救,伤后未死。后趁士兵离开之际,奔出投河。因伤后溺水,无人及时救援,待发觉时,业已毙命。经地方群众备棺埋葬石滩。消息传来,全军悲恸。

死因说法三:伤重未死

不过,肖秉均并没有亲眼所见钟芳峻投河身亡,只是根据由前线回来的士兵报告得出这一结论。最近,一些学者据当时出版的《申报》等认为,钟芳峻或许并未在福田战斗中阵亡,而是自杀受伤后未死,所在部队撤退至三多祝,仍以残部与日军周旋。

《申报》载,钟芳峻“弹从胸入,斜出左肩,未中要害不死”。随后由部下由石滩运过东江,途中又遇日军,幸有惊无险到三多祝,与另一部国民党军队会合。追击日军以为459 旅已是败残之兵,颇为轻视。“钟旅长虽受伤仍立下令反攻,日军卒在三多祝、白芒花各处,被钟部将之歼灭二千余。”此举不仅切断了日军大鹏湾至惠阳的交通线,而且“获军用品粮食甚多,尽移入紫金山中”。

死后荣光 两地纪念

钟芳峻,这位威震日寇的孤胆旅长,是死是生,未有定论,何时、何地殉国,更成了一个不小的谜团。然其在福田之役中表现出来的誓死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国人,亦无悔于“抗日英雄”之称号。将军牺牲消息传至家乡,原河源县政府于忠烈祠开追悼会,全城恸哭,更有人撰挽联:“气吞河岳,日寇长蛇遭痛创;长留忠骨,槎城各界奠英灵。”

将军牺牲后第6 年,即1944 年,国民政府在从化县良口镇修建一座公墓,将63 军钟秀峰等一批抗日阵亡将士骨骸集中安葬。墓园里有一小小碑石,就是为了纪念他,上刻“钟旅长芳峻”,两旁则有“精忠报国,百世流芳”对联。1985 年,从化县政府重修公墓,邀请钟芳峻妻子儿女参加竣工典礼,并把此公墓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孤胆 死因 将军


上一篇:第三个全国低碳日|你是否体验了低碳生活?
下一篇:河源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管理 扬尘整治成效初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