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9亿元助企业技改"嗨起来"

从今年开始到2017 年,河源要打一场为期3 年的硬仗。如果这场仗打赢了,河源将收获620 亿元的年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一大批年主营业务超10 亿元、超50 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的大企业,从而支撑河源的振兴跨越发展大计。

昨日,我市召开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动员大会,正式确定了2015 至2017 年河源工业转型升级3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对于这场酝酿已久的工业大行动,市委书记何忠友指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省委省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的核心战略。转型就是转发展动力,创新就是创造未来。对河源而言,转型升级事关发展后劲强弱;对于广大企业而言,转型升级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都要增强工业转型升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3 年的努力,实现企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在这次“战前会议”上,市长彭建文就如何打响“第一枪”进行了部署。他强调,要引进、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技改加快机器换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聚、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5 大重点工作,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3年行动计划目标

培育至少两家超百亿骨干企业

新一轮技术改造是我市此次工业转型攻坚战的“主抓手”,目的是通过企业自身的换代,实现产业整体的升级。从今年起到 2017 年末,我市将组织240 家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3 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0 亿元、带动工业投资950 亿元。若能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将从2014 年的 15.8%一举飙升至26%。

据了解,市政府将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同时选择优势行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建设更多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标准质量。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实施 “互联网+”战略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技改投资动态监测和服务。

技术改造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无限“雨露”,也有助于我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梯队的加快形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这 3 年间,我市将培育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 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两家以上,超50 亿元企业增加到8 家左右,超10 亿元企业增加到50家左右。

每年2.9亿资金助企业技改

虽然技术改造对企业帮助巨大,但一些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却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为此,我市将在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3 年行动期间,每年安排2.9 亿元用于扶持企业开展技改,3 年的总投入达到 8.7 亿元。

据了解,2015 至2017 年间,市财政每年将安排5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开展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奖励工业转型升级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各县区政府和管委会也将每年安排3000 万元以上资金扶持本区域工业技改创新。

据悉,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 万元以上、技改设备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开展工业技改等项目,均可申请扶持资金。

技改助企业产能增加50%

事实上,在此次攻坚战打响前,我市已经有一些企业嗅到了技改大潮的来临,提前开展技改,并享受到了技改带来的发展成果。位于市高新区一家从事平板显示设备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2014 年以前,每年贡献的税收不过200 万元。2013 至2014 年期间,该企业开展了第一次技术改造,毅然淘汰了建厂初期所购买的生产力低下的旧设备,实现了向国内一线通讯终端生产商供货,成功转型了客户群体。而借助这一次技改,该企业产能提升了近 50%,产值提升到3 亿元,贡献税收也一跃达到了1700 万元。

目前,随着技改大潮的来临,该企业开启了第二次技术改造,着手购买更加先进的全自动化设备。据悉,待明年技改完成后,该企业产值估计将再次提升30% 。

本报记者 黄冉



相关热词搜索:财政 企业


上一篇:堵塞漏洞盲区 保障舌尖安全
下一篇:朱小丹在梅州河源汕尾调研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工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