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南粤抗战路”活动走进龙川老隆福建会馆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一份份珍贵的史料,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7 日,“重走南粤抗战路”媒体报道团走进龙川老隆福建会馆,深入了解文化名人大营救线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福建会馆”,听老前辈讲述文化名人大营救的英勇事迹,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据介绍,1941 年,香港沦陷,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要将数百名滞留香港的抗日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抢救出来,共营救800 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茅盾等300 多人,被后人称为 “胜利大营救”。而龙川县重镇—— 老隆镇,作为营救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媒体团的成员电话采访了大营救行动组织者连贯之子、 81 岁的连环雄老先生。连老感叹说,父亲(连贯)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大部分谈工作是在晚上,尽心尽力,保证“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的顺利实施。
“老隆当时是国统区。国民党顽固派已知道有大批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从香港进入东江游击区,要经老隆到内地去,便在码头、车站设关卡和检查站,并派出特务到旅店,企图缉捕他们。”跟随“重走南粤抗战路”媒体报道团的省党史专家王国梁认为,如果不是紧紧依靠龙川地下党组织和主要靠秘密工作的方法,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将寸步难行。
“走访龙川福建会馆,听老前辈讲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历史,感触很深,重走南粤抗战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媒体报道团一采访记者如是说。据悉,“重走南粤抗战路”采访报道活动从8 月3 日持续到14 日,共分为东江纵队线路、文化名人大营救线路、华侨支援抗战线路3 个阶段,采访团将重访南粤抗战遗址、记录老兵抗战故事,再述华侨抗战事迹。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