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重走南粤抗战路”活动走进龙川老隆福建会馆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一份份珍贵的史料,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7 日,“重走南粤抗战路”媒体报道团走进龙川老隆福建会馆,深入了解文化名人大营救线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福建会馆”,听老前辈讲述文化名人大营救的英勇事迹,用笔和镜头真实记录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据介绍,1941 年,香港沦陷,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要将数百名滞留香港的抗日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抢救出来,共营救800 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茅盾等300 多人,被后人称为 “胜利大营救”。而龙川县重镇—— 老隆镇,作为营救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媒体团的成员电话采访了大营救行动组织者连贯之子、 81 岁的连环雄老先生。连老感叹说,父亲(连贯)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大部分谈工作是在晚上,尽心尽力,保证“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的顺利实施。

“老隆当时是国统区。国民党顽固派已知道有大批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从香港进入东江游击区,要经老隆到内地去,便在码头、车站设关卡和检查站,并派出特务到旅店,企图缉捕他们。”跟随“重走南粤抗战路”媒体报道团的省党史专家王国梁认为,如果不是紧紧依靠龙川地下党组织和主要靠秘密工作的方法,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将寸步难行。

“走访龙川福建会馆,听老前辈讲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历史,感触很深,重走南粤抗战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媒体报道团一采访记者如是说。据悉,“重走南粤抗战路”采访报道活动从8 月3 日持续到14 日,共分为东江纵队线路、文化名人大营救线路、华侨支援抗战线路3 个阶段,采访团将重访南粤抗战遗址、记录老兵抗战故事,再述华侨抗战事迹。



相关热词搜索:南粤


上一篇:河源近两年新投产的173个项目已有83个上规模
下一篇:全市新《环保法》 专题培训班开班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