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抗战记忆|普安村抗战农民让日军"碰了钉子"
普安村,连平县陂头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在70 年前的一次战斗,让骄横的日军“碰了钉子”,超过30 个日本兵魂断此地。正因为这“一战成名”,普安村抗战英名流传至今,该村农民谢磅标英勇杀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奖给他锦旗一面,上书“抗日有功”。
英雄来自草莽
普安村是陂头镇金中村一偏僻自然村,距圩镇7.5 公里。1945 年,全村仅有20 多户人家,100 多人。不过,普安村四面环山,围着两座四方形的客家围屋(上世纪80 年代另建起一座新围屋),分别称上屋、下屋。两座围屋皆有4 座3 层阁楼,阁楼的每一面墙壁均设有不规则的射击孔和瞭望窗,中间有排屋连接,可谓易守难攻,进退有余,退则躲进村后深山老林。
有道是,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老林中鸟兽颇多,村民个个练就一手好枪法,农闲时常常靠打猎来改善生活,也自制不少“粉古”(鸟枪),后来为防匪贼抢劫,也有村民购买了一些七九式步枪。这其中,要数时年40 岁谢磅标枪法最好,堪称“神枪手”,射击目标百发百中,甚至能打下空中飞鸟。
日军兵进犯普安
1945 年,抗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在欧洲战场上,德、意法西斯已垮台,亚洲方面特别是在中国大陆,遭到中国人民抗击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已到了穷途末路,在未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驻在广东各沦陷区的侵略军已开始撤退(据说是北上江西九江集结)。同年农历四月下旬,日军由翁源县的龙仙镇直插连平陂头,到达陂头墟。虽已临近末日,日本兵仗着三八大盖和机关枪仍然十分狂妄,一占领陂头墟便四处抢掠,能抢则抢,能烧则烧。
陂头墟镇居民和附近一些村民纷纷四处逃难。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午夜,就有逃难的人群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仓惶涌进普安村。谢磅标等一边让村中妇女们为逃难群众安排食宿,一边召集村中青壮年商量御敌之策,如何才能保护群众安全。
客家围屋阁楼建造十分坚固,上、下层均设有枪眼,便于向外射击,易守难攻。根据这一优势,谢磅标跟村民决定在入村要隘设4 个瞭望哨,以监视日军动静,一有情况即鸣枪报警,其余的人则担水蓄存,积聚粮食,以防被鬼子围困。全村枪法最好的谢磅标、谢锦标兄弟俩则扼守村庄要冲的阁楼里,准备与日军正面交锋。
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早晨,日军把陂头墟抢掠一空,抓了几个当地村民,强迫他们带路,兵分几路往边远山村骚扰。另一股日军约100 多人由翁源鸟泥坳途经树子坪,取道梯子岭也向普安村进犯。
把鬼子当鸟兽打
农历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入村瞭望哨传来了枪声,放哨的村民跑回来报告:“日本鬼子进村了!”谢磅标随即指挥村民搬来厚实木头顶住大门,然后各人按照预定的射击位置监视敌人,一有敌人进犯即将其击毙。不一会,谢磅标通过枪眼向外一望,见有七八个鬼子猫着腰往大门冲来,随即连发3 枪,3 个鬼子应声倒下,一命呜呼。剩下的鬼子吓得就地卧倒,盲目射击。
3 枪报销3 个鬼子,谢磅标的精准枪法和英雄胆识极大地鼓舞了所有守楼人的斗志,一时枪声四起,村民纷纷向侵犯日军射击,打得日军一时摸不清虚实,四处逃窜。日军清醒过来,急忙调集机枪、步枪一齐向围屋开火。村民们同心同德,相互鼓劲,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把鬼子当山上的鸟兽打。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围屋仍巍然不动,日军见占不到什么便宜,只好乘天黑之机抬着伤员逃回陂头街。后日军兵分两路,其中人数较多的一路日军经贵东上江西吉山;另一路约三四百人,走山路经船坑径、牛岭水往连平,撤往江西。
“抗日有功”流传至今
这次战斗共击毙、击伤日本鬼子30 多人。谢磅标机智、灵活地转战于四面楼阁,换了3 次枪,仅他1 人就击毙、击伤日寇近 20 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奖励普安村民六七十担稻谷(每担100 斤),奖给谢磅标一面锦旗,上书“抗日有功”。建国后,谢磅标入了党,担任陂头区金中小乡党支部书记、乡长等职。1966 年,谢磅标因病去世,享年61 岁。
不甘屈辱奋起抗争,抗日英名代代相传。2011 年5 月,连平县委、县政府在普安村口竖立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一段碑文,记载的是村民们当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以警示后人永远铭记历史,勿忘那段屈辱历史。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