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搬出深山 河源继续推进“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工作

本报讯 记者 黄冉 今年底,我省将结束持续了5 年的“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工作。5 年来,我市已有约1 万户、4 万多村民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搬出大山。尽管该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在昨日召开的全市“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推进会上,市长彭建文明确指出,将继续推进“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的申报和建设,只要符合“两不具备”相关要求的村庄,均可列入搬迁安置范围,让他们搭上搬迁安置政策的末班车。

2011年,我省启动了扶持全省6万户“两不具备”村庄群众搬迁安置“5 年计划”,共安排安置补助资金18 亿元,给予每户搬迁户3 万元资金补助。为了给群众争取最大实惠,当年我市共向省申报计划搬迁数14790 户,约占全省计划数的四分之一。最终,省下达我市2011 至2015 年“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任务12107 户。市政府随即与各县政府签订了5 年搬迁安置任务责任状,并将其列为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从2011 年至今年9 月底,我市共完成 “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10370 户,今年计划搬迁的1682 户中,已有1550 户动工建设,动工率达到了92.2%。据介绍,实施搬迁后,搬迁群众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扩大了农民就业致富门路,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生活质量。同时,搬迁以后,群众原居住地人口减少,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随之趋缓,东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更好的条件。

彭建文指出,“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是重大的民心工程,这些偏远山村人口不多,交通、学校、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山村群众迫切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而“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工作顺应了群众盼望,是彻底改变偏僻贫瘠农村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他强调,必须做好这项得民心、顺民意、造福于民的工作,把民心工程真正做到老百姓心里。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彭建文要求,要准确领会政策精神,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大推进力度;迅速制订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加快验收拨款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末班车 群众 政策


上一篇:河源"十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未完成目标将被问责
下一篇:三级人大代表视察 民生保障资金落实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