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打造公平公正的“阳光”科技
2013 年,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平台(以下简称“阳光平台”),申报了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并拿到了300 万的扶持资金。富阳科技总经理刘风琼告诉记者,“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可以引进高端人才,加快项目产业化,使我们的项目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这是阳光平台给企业带来的福音,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果体现。近年来,我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
2020年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当前,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市的科技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为全面深化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7 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 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 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10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20 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60 个,新型研发机构达5 家,每百名R&D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1 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 件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15%左右。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依靠先进产业和高新技术来克服资源环境约束,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一定成绩。2015 年,截至目前,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 家,为历年之最;市高新区和灯塔盆地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级为“国字号”园区;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到24 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
打造公平公正科技阳光平台
打开网上的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屏幕首页上实时滚动着项目验收、指南建议、项目申报、评审专家、项目公示等信息。“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平台上申报,资格审查合格后再由专家进行‘盲评’,即抽签决定由哪些专家来评审哪些项目,最后根据评审意见来决定,整个过程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市科技局局长黄文彬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阳光政务平台的操作方式。
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方面一个比较大的“动作”,阳光平台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申报环境,也省去了企业跑部门、找关系的时间。“以前没有阳光平台,我们只能从传统的渠道去融资、去申报项目,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查看最新的科技政策,及时获取有哪些项目适合我们企业去申报,非常方便快捷。”刘风琼告诉记者,在阳光平台申报项目过程中,市科技局从项目申报流程、注意细节等方面都给了很多点拨和帮助,省去了很多麻烦。
“省级阳光平台已经建成了,目前市级平台也在建设中,我们将按照信息公开、申报平等、论证充分、相互制衡、责任追究等要求,做好市级阳光平台的建设。”黄文彬表示,平台建好后将第一时间向社会、企业公布科技政策,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动态,让科技政策惠及到每个企业,真正把扶持资金用到企业实处。
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市科技创新中主力军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市大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今年初,我市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纳入全市“三赛”考核,作为各县区工业园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规定工业园区每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加1分。
为摸清我市科技企业“家底”,今年初,市科技局开展了全市科技型企业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河源市科技型企业数据库,目前已入库企业150 多家。为达到2017 年入库培育企业数量100 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 50 家以上的目标,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工作。今年,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 家,已组织31 家企业申报,其中23 家成功入选培育库。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黄文彬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帮助企业优化升级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和作风,不要像过去那样等企业上门,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到园区中去,为企业服务,帮企业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通讯员 黄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