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合作伙伴: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探源客家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1)

引言客家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尤其是客家文化产业化研究,是近几年全球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了客家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开拓,由纯学术转向接地气。一、客家文化传播与客家文化
引言

客家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尤其是客家文化产业化研究,是近几年全球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了客家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开拓,由纯学术转向接地气。

一、客家文化传播与客家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

自上世纪30 年代以来,客家文化研究成为显学,已经风光了半个多世纪。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之下,客家文化无论是从研究的范式、成果的影响、精神的传承、产业的创新与推广诸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

1、从研究的范式来说。今天我们仍然无法超越罗香林“文化-民系”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谱牒学、民俗学、语言学上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引入人类遗传学方法,尝试建立客家基因数据库。在如何利用网络计算技术开展社会计算、开发利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库、利用考古成果佐证文献资料,论证客家文化研究最基本的“客从何来”问题诸方面,还显得茫然无从,甚至有一种拒绝的研究心态。

2、从研究成果的影响来看。早期的客家研究著述,绝大部分立意在于为自身正名,论证客家人来自中原士族,来自中原名门望族,关注的重点和个案研究在兴梅地区。上世纪90 年代以后,赣南、闽西地区受到客家学者的关注,一些关于客家族群和聚落的论述开始出现,一些成果和课题开始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借助世客会的召开,每个举办地都产生了一批成果,形成了本地的城市名片。但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基本上是台湾、闽西、梅州、赣州以及以后的河源、北海等地的自家几个客家兄弟对话,影响的范围也局限在这几个客家地区。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北上,粤语歌曲风行全国, 30 年过去,风水轮流转,这十多年来主流媒体和有影响的省级大台大报,又曾几何时看到过岭南文化的影响与踪迹?现在大家接受的都是西北、东北地域文化,“二人转” 几乎成为继京剧之后的国家小品“京品”,一些相关口头禅如“忽悠”、“杠杠的”、“小样”、“必须的”等等,几乎成为国人的口头语。岭南文化尚且如此,而在岭南文化当中处于劣势的客家文化,更是处于边缘化,至今没有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一曲经典的歌曲传世。这些载体都没有利用,难道客家文化传播还是要靠血脉相亲的口口相传?这种危机感,这种现状,我们的许多同志不能正确看待。

3、从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来看。台湾地区的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为内地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络。大陆成功的案例不多。梅州客天下、成都洛带博客小镇目前还算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行的做法,一是依托物质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如河源地区的苏家围、林寨,龙岩地区的永定土楼等等。二是依托非遗资源发展演艺业,如梅州的《客家映像》、永定的《土楼神韵》等等。三是依托传统手工艺开发工艺品,如广西博白的编织、连平忠信花灯等等。在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元素进行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开发方面,普遍显得不足。

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树立客家文化资产产业观念,要将客家文化资源当作文化资源来经营,“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观念落后的领导”。

需要政府部门及早谋划,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将客家文化产业化提到议事日程,提到关乎地区文化发展的高度,统一认识。我们要呼吁将客家文化产业化纳入到当地的大文化产业规划当中去,融为一体。

袁凤忠



-------------------------------------------------------------------------
河源新闻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商务合作联系网站管理员(QQ/微信:10117807)
-------------------------------------------------------------------------
相关热词搜索:客家 文化传播 产业

上一篇:被历史掩盖的“多面皇帝”杨坚
下一篇:网络小说渐成影视改编生力军 成品剧却频遭吐槽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这个六一他们的笑声格外甜
手捧礼物,长翠小学的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哇塞,蛋糕好漂亮!”“这比我过生日还高兴!”经过数日的紧张筹备,由本报发起,河源市海内外潮汕人联谊会、河源市潮汕商会连平联络处、连平县乐...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