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东源县平安创建工作纪实

 
市委书记何忠友深入仙塘镇调研。

平安创建是什么,为了什么,怎么创?群众只有明白了才会主动参与。在开展平安东源创建工作中,东源县把主战场钉在农村,面对群众,通过“民情恳谈”、强制收戒影响社会安宁的重症“瘾君子”、平安细胞工作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抓好平安东源宣传和平安创建工作的落实,真正使平安创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全民创建”良好格局。


县委书记叶少军、县委副书记程晓华到学校调研平安校园工作。

打好农村主战场检查工作不走过场

宣传工作是否到位,这很关键。说起平安创建工作起步阶段,东源县综治办主任邹汉平显得有点尴尬。

当初,平安宣传进农村,工作人员派发宣传单时却被群众一口拒绝:“你们是搞保险的,不要!”工作人员只能向群众耐心解释什么是平安创建,需要怎么样参与……

怎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东源县决定把重点放在宣传,一些商贩的小广告触发了他们的灵感,即越贴近群众生活的越有效。于是,他们以群众日常用的工具,如围裙、茶杯和学生笔盒为道具,在上面印上创建“平安东源”的内容,并将这些道具派发到群众中。同时东源县还在仙塘镇、船塘镇、蓝口镇等多个乡镇开展以“平安创建我知道,创建平安我参与”为主题的系列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检查工作不能只听汇报,更不能搞一言堂。为防止一些基层干部打擦边球,东源县在检查工作中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村里的干部有没有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派发了哪些宣传品?当问到平安创建大家怎么样参与时,村民说,就是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不参与赌博,不打架斗殴,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崇尚科学,抵制邪教;洁身自好,养成不沾黄赌毒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东源县强化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运作机制,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三级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化解社会矛盾,及时妥善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据了解,2014 年,该县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受理各类诉求293 宗,调解办结265 宗,调解办结率达90.4%,其中办结信访案 143 宗,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22 宗,很好地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问题,促进了全县平安和谐。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维安检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

民情恳谈会恳出来的平安

在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中,东源县用好“民情恳谈会”这张牌,化解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

2012年1月起,东源县在仙塘镇、灯塔镇和双江镇寨子村、义合镇上屯村开展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集民智、促民富”为主旨的“民情恳谈会”活动试点。该活动于当年10月起在全县各乡镇村(居)全面推开。

在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中,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东源县成立工作组专门进行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灯塔镇结游草、下围等村村民对自己山地的面积、山界有争议。此事在“民情恳谈会”上被群众提上议程,镇党委立马邀请县林业局专业测绘人员全面核实山地面积,让村民们当场见证,明晰了权属,妥善解决了这个涉及数千村民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民情恳谈会”活动真正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开通了老百姓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党委及时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绿色通道”。据了解,2014 年全县共召开专题恳谈会817 场次,参与活动的县领导、县直部门及乡镇领导1385 人次,党员群众21616 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788 条,现场解决950 条,会后已解决 439 条,正在办理399 条,真正实现了作风有转变、工作有改进、诉求有回应、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2014年4月,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叶少军为组长,县委副书记程晓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维安担任副组长的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在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中,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民情恳谈会主题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作风有转变、工作有改进、诉求有回应、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并把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县、乡镇领导干部“五个一”制度的重点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安排最复杂、最难的实施包案,如漳溪乡“2·16”案、船塘镇船中开发区工程泥土填埋、骆湖镇征地纠纷案,采取领导包案责任制,很好地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

据了解,东源县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74宗,化解73宗,化解率98.6%。


深入农村开展平安创建宣传。

打击违法犯罪让群众更满意

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安不安全百姓最有说话权。为抓好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维安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带队深入各乡镇、政法各部门进行调研,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

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东源县公安局,突出抓好“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2014 年,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案988 宗,破417 宗,其中命案发3 破3,实现了命案全破目标,八类案立63 宗,破48 宗,摧毁犯罪团伙35 个,逮捕186 人,抓获网上逃犯38 人。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60 件208 人,提起公诉 119 件156 人。审判机关共受理各类案1380 件,审执结 1315 件,结案率96.5%,涉诉标的1.719 亿元。同时,东源县公安局还积极完善“网格化”防控布局,在主要交通要道治安卡口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社会视频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县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300个,投入800万元。

2013年,群众安全感东源县得分79.66分,全市排名第3位,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分值;在全市政法工作满意度方面该县得分71.69分,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分值,为全市最高得分县区。


在校园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

创建平安细胞营造和谐东源

家庭、校园、医院、村(居)是构建平安和谐的细胞。在平安东源创建工作中,东源县开展了“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平安细胞”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每一个家庭都是平安创建的细胞,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东源县各乡镇、各村把平安建设纳入本镇、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前,该县有14 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东源县不断完善医患沟通机制、投诉处理制度,查找薄弱环节,到目前,全县3 间医院和21 间卫生院均没有发生医闹事件。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网吧、食品进行专项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目前,有1 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安全教育基地学校”,有两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有10 所学校被评为市“安全文明校园”,有35 所学校被评为县级“安全文明学校”,全县107 所中小学校均无师生违法犯罪。

东源县狠抓“平安细胞”工程,把创建工作延伸到了社会每一个单元细胞,形成了“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县平安”的良好格局。

瘾君子没了“护身符”百姓更安心

在吸毒人员中,有这么一些人,由于长期吸毒身患艾滋病、肺结核等严重疾病。而这些疾病反倒成了他们屡屡违法犯罪却能逍遥法外的“护身符”。重症吸毒人员的收押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东源县由县委政法委、县禁毒委和公安局深入调研论证,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交给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东源县患严重疾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救助治疗试行办法》,通过对重症吸毒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彻底改变了此类吸毒人员“不能抓、不能收、不能关”的尴尬局面。

邹汉平告诉记者,不少吸毒人员为获取毒资公开贩毒、盗窃、抢夺、抢劫,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而办法的出台,则彻底打掉此类人员的这张“护身符”。 2014 年9 月,该县对患严重疾病吸毒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行动,对13 名检查出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吸毒人员,送往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接受所外医疗救治。从此,该县率先结束了患严重传染性疾病吸毒人员无法关押收治强戒的尴尬历史。

东源县仙塘镇的一名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抓到他们,不久又放回来了,搞得村民不得安宁;现在不仅可以将他们关起来,有病的还给医治,我们村民也可安心了”。

本报记者 刁城邦



相关热词搜索:东源县 纪实


上一篇:来看看首场“平安河源幸福家园”进社区宣传活动
下一篇:河源“非遗”保护走过十二载 传承客家文化血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