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河源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会暨全市招商推介活动明日开幕

 
河源国家高新技术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正值激情六月,万绿河源喜迎八方来客,明日,河源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会暨全市招商推介活动将在我市隆重启幕,擂响河源新一轮招商引资大发展的战鼓。届时,国家科技部、省、市领导以及200 多家企业、商会齐聚一堂,谈发展、促合作、签项目,共商产业发展事宜,共谋经济崛起大计。

近年来,我市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大手笔招商、多渠道融资、全方位对接、无缝隙服务,助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据悉,此次招商推介会将依托我市“两区六园”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更多的企业及资金落户河源,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着力提升我市园区“造血”功能。对于此次招商推介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活动筹备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并成立会务、宣传、后勤保障等多个小组,分工负责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扮靓屋子再请客。

客人到家,肯定要好好参观一番。此次招商推介会将带着远道而来的八方宾客,到市商业中心、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项目现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巴伐利亚庄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上,我市将通过播放主题宣传片、园区展览、介绍产业发展优势、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河源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大力推介河源投资环境,向与会广大客商发出邀请,来河源走访考察,共谋发展。下面记者就先带各位看官去看看河源发展的丰硕成果!

发展篇:

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双引擎”助推经济发展

多年前,河源坊间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河源人到珠三角地区旅游时认识了一位广州人,当这位广州人问河源人家乡在哪时,河源人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河源,便回答道:“我的家乡在梅州市下面一点、惠州市上面一点。”一个颇有自嘲意味的“笑话”,却不知曾刺痛了多少河源人的内心。

河源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必然要靠经济发展,而实现经济发展,就要谋划好产业和项目。去年,河源以GDP增速全省第一的姿态展现了强劲的后发动力,而明日,河源又将用一场面向全国的高规格招商推介活动,来昭示这个拥有绿水青山的地区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虽然河源的经济总量还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但正驶在“快车道” 上的河源勿需自嘲,因为它的发展潜力已经无法被任何人忽视。

产业园区“7串1”串出园区经济发展“大奖”

今年上半年,市委书记何忠友、市长彭建文三番五次前往河源高新区,事无巨细地了解该区发展情况,羡煞其他各县区,只因为如今的河源高新区已摘得“国家级”牌子。

今年3月份,国务院正式下发批文,将河源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因而成为广东省第10个“国家级”,也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这个已经开发了十几年、承担着河源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终于成长为了全省产业聚集度最高、环境保护效果最好、辐射带动作用最突出、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显著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

今年,加上河源高新区晋升“国家级”这一喜事,河源产业园区建设在目前为止其实已经“三喜临门”。今年5月上旬,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获得省经信委批准,一出生就是省级产业转移园;随后不久,连平县生态工业园又成功晋升为省级产业园,我市五县两区终于实现了省级产业园区全覆盖。

去年,我市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 422.75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6.9%,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产业园区经济的领跑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在这422.75 亿元工业增加值中,仅“一区六园”就贡献了295.76 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30.4%,同时还实现了入库税收21.63 亿元。而随着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诞生,以及河源高新区和连平生态工业园的升级,我市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7串1”的大格局,这种全面发展的格局将从今年起带给河源更意想不到的经济“大奖”。

“四个一批”、“三大工程”化压力为动力项目建设好热闹

“听了其他县区的发言,我既感到深深的汗颜,又倍觉压力之所在,接下来我县将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在今年4月份我市召开的一次项目建设报告会上,某县的领导在汇报前,先进行了上述一番“自我检讨”,而他所提到的压力,则是项目建设的任务带来的。

抓项目历来都是我市发展经济的最主要措施。为了让项目建设为河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源泉,我市提出了储备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动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的“四个一批”战略部署,以 “滚雪球”方式推动项目的递进式增长。同时,由“三个50”、“三个100”、“双百亿工程” 共同搭建的“三大工程”则各有侧重地指出了项目的发展方向,帮助工业发展实现“精确制导”。

事实上,“四个一批”、“三大工程”的压力绝不是施加给某一个县区,每一个参与河源发展的人都会感觉任重道远,但就是这份责任,成为了他们紧抓项目不放手的动力。今年年初,东源县长何广延不远万里前往北京拜会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希望这位河源的杰出乡贤能将更多项目落户东源,并支持东源县城建设。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李河君表示,愿意大力支持东源县城建设,同时帮助东源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县城。

目前,河源的项目建设完全可以用“热闹非凡”来形容。据了解,截至6月12日,我市已有新签约项目75个,合同总投资额达到 316亿元。而这其中,有14个项目是合同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朝着“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目标更进一步。另外,我市还有意向项目75个、新开工项目49 个、新投产项目34个。

政策篇:

招商引资,河源凭什么?

招商引资,尤其是要招得大商、引得巨资,河源凭借什么?各种利好政策肯定是最犀利的武器之一!

只要是好项目,河源有政策

为了全面掌握河源经济的发展情况,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多次深入多家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每到一家企业,市经信局局长张志纯都会做一件事,就是把目前省、市的各项利好政策一一告知,并鼓励、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政策用好了,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不用则成了一纸空文。因此,我市积极向企业宣传政策实为用心良苦。

经过多年的累积,河源目前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可以说是琳琅满目、量多质优。以被列入“三个50”工程的项目为例,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享受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生产电力供应、贷款贴息扶持等措施,企业内的相关人才还能获得个人所得税补助、子女入学不受户籍和住房等条件限制的优惠。我市不仅通过各种方式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成长,还大力制定政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为了让河源拥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我市为相关骨干企业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提供全程代办、跟踪协调等服务。同时,对骨干企业相关投资、实施科技创新行为,我市均有对应奖励。


园区企业生产线

只要是好项目,河源有机制

汇景希尔顿酒店、巴伐利亚庄园是河源去年新建成的两个市重点项目,对提升河源城市品位、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去年底,巴伐利亚庄园、汇景希尔顿酒店先后试业,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两个项目的如期试业,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帮忙。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在试业的前一两个月,还面临着资金、用地、供电、供气、消防验收、市政配套等难题。得知这一情况后,涉及上述问题的所有部门集体出动,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并特事特办、加快了办事时效,终于消除了项目的后顾之忧。

对于部分进展不顺的项目,我市除了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外,还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解决项目难题,那就是项目建设“马上办”。这个机制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先收集一批进展不顺的项目,再以周会的形式集中剖析项目问题,找出梗塞部位,再提出针对性意见和措施,最后由相关部门执行措施。目前,项目建设“马上办” 已举行了10 余次周会,破解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项目 “瓶颈”。

只要是好项目,河源帮助找资金

今年4月27日,我市重点项目——市商业中心项目承建方广东坚基集团与广发银行河源分行进行了签约,获得了广发银行3亿元的授信额度,市商业中心二期居住项目的建设因而有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这笔钱,其实是市领导帮坚基集团要来的。

今年3月23日,市长彭建文率队前往广州拜访了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为河源城市提质扩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寻求金融支持,而市商业中心就是需要广发银行给予支持的项目之一。据悉,拜访活动结束后,广发银行立即派出该行首席信贷风险官前往我市实地考察,随即批准了3 亿元授信额度给市商业中心。

充足的资金是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我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同时指导项目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另外,对于积极实行技术改造的企业,我市甚至直接拿出 “真金白银”进行扶持。其中,我市从今年起到2017年每年安排2.7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措施,将让不少想要转型升级的企业受益。

园区篇:

产业集聚升级抱团发展做大区域优势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近年来,我市园区发展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市省级产业转移园达7个,为全省最多。园区平台的打造和升级,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托载体。据悉,我市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96 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底,已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累计落户项目874个,合同投资额1300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650个,在建项目224个。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市全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发展布局更加明晰。市高新区、深河产业城、江东新区突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稀土精深应用等新材料、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的产业集群;源城、紫金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装配及中兴通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集群;龙川产业园重点发展空气能产业集群;东源、和平、连平产业园依托丰富的石英石、石灰石、瓷土、钨矿等矿产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硅产业与光伏太阳能、建材陶瓷、钨制品与硬质合金等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三基地”建设。

目前,我市是我省手机产业三大集聚区之一,太阳能光伏、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列入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市现有电子信息、建材产业两个超百亿产业集聚,正在加速打造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新的超百亿产业集群。此外,源城电子电器、东源硅产业、龙川空气能、和平钟表等产业区域品牌日趋凸显。


源城区龙岭工业园。

园区链接

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园区概况:市高新区位于市区南部、东江河畔,距离市区10 公里,滨江大道建成通车后,与市区车程时间不足20 分钟,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园区规划50 平方公里,已开发15 平方公里,落户项目 151 家,其中,建成投产125 家,在建26 家。围绕电子信息、机械模具、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的市高新区,成功引进中兴通讯、西可通信、龙记集团、广东汉能等龙头企业。目前,该园已获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各类专项资金近10 亿元,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连续5 年获评优秀,今年2 月成功晋级国家高新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龙川工业园位于梅河高速登云出口,离县城老隆10 公里,距京九铁路华南地区最大编组站15 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工业园规划面积10 平方公里,完成开发4 平方公里,落户项目86 家,其中建成投产58 家,在建28 家。近年成功引进纽恩泰、聚腾、天仕达等全省乃至全国空气能龙头企业共21 家,成功承接空气能产业转移。目前已成功竞得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各类资金共3.4 亿元,确立了以景旺电子、天仕达、聚腾、迈诺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电器、空气能、钢索结构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和平工业园区位于粤赣高速公路县城出口,和平县城西北部,规划面积8 平方公里,开发5 平方公里,目前,已落户项目123 家,其中建成投产68 家。 2014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9 亿元,工业增加值27 亿元,入库税收1.2 亿元。在2014 年“三赛”考核中,和平工业园一举夺冠,并获省产业园区考核第五名,目前已成功竞得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各类资金共1.7 亿元。目前,园区逐步形成了以诺曼辉煌、世家钟表、普能达聪明人等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钟表、电子电器、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成为钟表制造业基地和产城融合先行区。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东源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北部,距河源市区15 公里,规划面积8 平方公里,开发面积6 平方公里,落户项目139 家,建成投产项目122 家。东源工业园区是全省唯一连续4 年获评省市优秀园区,成功竞得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各类资金2 亿元。目前,园区确立了以富马硬质合金、旗滨、金霸建材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硅产业、新型环保建材产业的主导产业。

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源城工业园位于市区西南部,距河源市区12 公里,规划面积19 平方公里,完成开发8.5 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重点发展电子电器产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落户项目177 家,其中建成投产141 家。源城工业园区是广东省电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曾多年获评省产业园区考核优秀。

深圳龙岗(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紫金工业园位于市区东南部,属河源市江东新区规划范围,2013 年10 月获省认定,与市高新区隔江相望,是珠三角两小时经济辐射区域之一。紫金工业园规划面积47 平方公里,已开发10 平方公里,分别有临江、紫城、蓝塘等片区,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有落户项目 110 个,其中建成投产83 个。

深圳南山(连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概况:连平工业园位于粤赣高速公路忠信出口处,总规划面积52 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0 平方公里,分别有产业转移园、隆街物流园、忠信工业村、石龙工业村等工业组团,重点发展电子科技、食品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落户项目88 个,其中建成投产 56 个,重点企业有铁研电子、耀文电子、杨氏农业、东润药业等。

本报记者 黄冉 谢素婵/文 陈仕平/图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推进会 高新区


上一篇:2015河源市区房地产展销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河源高新区12年回眸,那些人那些事述说成长之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