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河源客家文化盛宴今晚开幕

今日,2015 年广东客家山歌大赛·第三届(中国·河源)客家文化节暨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首演活动正式开幕,我市将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集中展示客家文化魅力,为市民献上一场场客家文化盛宴。而在文化盛宴的背后,则是我市打造“广东绿谷”、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定决心。

历史文化:

“多管齐下”展示客家文化

河源,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既是充满活力的新兴之城,也是人文厚重的客家古邑。说她年轻,是因为河源成立于1988 年,辖五县三区(源城区、江东新区、高新区),拥有370 多万人口的纯客家地区;说她古老,则是因为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14 年,秦朝就在此设县而治,历经2000 多年的沧桑嬗变,融就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传统客家文化。

据悉,在本次为期5 天的第三届客家文化节中,将由客家古邑文艺精品展演、“寻找客家山歌王”山歌擂台赛、客家山歌表演赛、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首演等系列活动组成,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集中展示客家文化魅力和客家人文精神,为广大群众献上一场场客家文化盛宴。

此次客家文化节是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客家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次重要活动。而除了客家文化节这个重要的客家文艺展示平台,近年来,我市还非常注重创新拓展客家文化宣传载体和展示平台,以建设主题公园、制作宣传精品、打造教育基地、创作文艺作品、搭建展演平台等方式“多管齐下”,不断增强客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客家文化走进市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甚至走出河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地毯式”搜集重现历史风采

近年来,我市组织力量对客家历史文化展开了“地毯式”搜集,通过对家训族规、民间谚语、传说故事、民俗艺韵、文物遗迹、名人诗文等几大方面系统、深入、全面的挖掘,进一步理顺了发展脉络,重新展现了河源历史和客家文化的厚重风采。

100 多块造型各异的黄蜡石上,用楷书、行书、隶书、魏碑等镌刻上河源100 多个姓氏寓意深刻的家训,组成了一条长达1000 多米的客家古邑家训长廊,成为展示我市客家家训的重要窗口。“遗儿家财万贯,不若良言一句”。河源有370 多万人口840 个姓氏,大部分姓氏都留传有家训。这些家训文体多样、载体丰富,或口口相传,或刊于族谱,或镌刻祠堂廊柱,或现于民间艺术,我市把众多的家训收集整理出来,让其成为每个家庭的 “治家良方”。

据悉,河源保留着包含礼仪、劳动、节庆、祭祀、服饰、饮食、居家、禁忌等方面的 130 多种民间习俗,流传有数十种包括戏剧、舞蹈、歌曲、木偶、杂技等民间艺术。而延续着河源2000 多年历史文脉的文物遗迹也数不胜数,通过对全市文物遗迹进行全面普查,目前我市共发现了2600 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涵括恐龙化石、佗城、林寨古村落等古遗址、古城池、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

另外,河源的古诗文也非常丰富,有作者近300 人,作品超千首,既有韩愈、苏轼、苏辙等外来名人留下的诗篇,也有古成之、李焘、邓缵先等本土俊彦的作品,这些诗文反映了忧国忧民、热爱家乡、勤奋向上的基调和主流。

客家古邑民间艺术展演

 

17 日晚,客家古邑民间艺术展演在河源市商业中心越王广场精彩上演,龙川县山歌剧团为广大市民带来精彩的山歌表演唱、客家山歌即兴斗歌、传统木偶戏和杂技等,展现了河源民间风情。
 

本报记者 朱冀 摄

民俗风情:

特色民俗尽展河源客家风情

作为此次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昨晚的花朝戏《双花缘》剧目展演活动也吸引了大批市民的眼球,观众纷纷为精彩的剧目鼓掌喝彩。紫金县花朝戏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 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展演的《双花缘》是花朝戏优秀传统保留剧目,曾多次在各省市演出并获奖。

除了紫金花朝戏,客家山歌、连平采茶戏、忠信花灯、东源蓝大将军出巡、和平纸马舞、舞春牛、龙川杂技、船灯舞、客家婚庆、客家娘酒、客家美食等等也是地方特色鲜明、客家文化浓郁的文艺精品,是我们不得不提的河源客家风情。

到了河源,必然要听听客家山歌、游览客家围屋、品尝客家美食,体验一番独特的客家风情,也可以到县区去感受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比如每年正月,忠信都会举行吊灯仪式以祈盼人丁兴旺,吊灯习俗由放灯绳、买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个环节组成,还有八音锣鼓演奏、宴请、舞龙狮等热闹场面,十分壮观;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九是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的传统节日——蓝大将军出巡节,是畲族百姓祭拜先祖、驱邪接福、祈求平安的盛大传统节日;和平乌石村村民为感恩祖辈流传下来的编织草席的手工艺给自己带来稳定而美好的生活,把每年农历九月廿九日定为席床的生日节,每逢此日全村人聚在一起,表演席拳棍术,热烈欢庆节日……

此次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客家山歌即兴斗歌、传统手擎木偶戏、客家风情舞蹈《采茶的妹妹担柴的哥》、客家风情表演《迎亲·上灯》、民间传统艺术《客家船灯舞》、《马灯舞》等精彩节目,从诗艺到史迹,从建筑到工艺,从洞房到厨房,从美食到风光,展示了河源独特的客家民俗和风情。

剧院首秀:

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正式首演

两亿元的大剧院,3000 万元的舞台秀,本土企业家如此大手笔投入,在河源这个后发山区市,造就了一个粤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示窗口,成就了一部堪称河源文化史诗、客家艺术宝典的经典作品。今日,剧院启用、《桃花水母》舞台秀首演,河源在追逐文化艺术的道路上迎来了一座里程碑。

让世界看河源的里程碑

简单的语言就能对这两件河源文化艺术“瑰宝”进行概括:桃花水母大剧院,是国家甲等标准大剧院,因外观酷似桃花水母得名,投资2 亿余元,座位约1200 个,配备当前世界一流设备;《桃花水母》剧目,投资3000 万元的大型梦幻舞台秀,由国家一流创作者和知名舞者共同完成,拥有桃花水母、恐龙、百花仙子等河源地方特色元素,剧情包含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现实情景等。

对普通观众而言,桃花水母大剧院可能只是一个看戏的地方,《桃花水母》可能只是一部好看的舞台剧。但对参与了剧院建设和剧目创作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事业。正如《桃花水母》主创之一、国家一级编导刘选亮所言,《桃花水母》是调动了桃花水母剧院一切设施和手段来讲一个故事宣扬河源,希望《桃花水母》能够创造一个崭新的事业,通过这部舞台秀让世界看到河源人民、看到河源大地。

视觉盛宴是如何炼成的

随着舞台上演员曼妙的舞姿、变幻的场景及紧凑的剧情展开,观众仿佛不是在看舞台秀,而是置身于秀中、恍如身临其境,这就是桃花水母大剧院先进的设备和《桃花水母》精妙的表演赋予观众的体验。

先说设备,桃花水母大剧院采用了声光电系统、三维舞台、空中飞翔和多媒体数字影像等现代特效技术,选用了世界一流品牌的灯光音响设施,并在舞台演出区设置有双向旋转台、乐池升降台、推拉、平移台,配备了LED 屏、数字投影机、远程追光灯等声光、视频设施,可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等舞美设计和手段,让观众体验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再看表演,《桃花水母》除了一众国内顶尖的主创专家团队以外,还邀请了张傲月、骆文博两位知名舞者作为主演。尽管已经“身经百战”并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但张傲月表示,自己在《桃花水母》中的角色跟自己以前表演过的角色有很大不同,是对自己一次极大的颠覆和挑战,若演绎成功将成为他舞蹈生涯的重大突破。女主演骆文博也表示,为了在今日的正式演出中能呈现最好的表演,她和团队成员日夜不停地努力排练,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又赏心悦目的演出和体验。

“蓄势待发,等待社会的检验。”这句话是桃花水母大剧院院长在16 日当着20 多家媒体撂下的“狠话”。今天,桃花水母大剧院启用、《桃花水母》剧目首演,必将化“蓄势待发”为“势如破竹”,打造这一头炮。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黄冉



相关热词搜索:水母 客家 第三届


上一篇:五大看点带你看《桃花水母》舞台秀
下一篇:《桃花水母》首演获好评如潮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