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将改革

合理的付费方式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参保人医疗待遇水平,确保医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的关键。随着新时期医改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及医保制度的逐步完善,当前的医保付费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医改、医保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当前的付费方式容易刺激医疗机构提供过多医疗服务,如乱检查、大处方、乱开药等,导致医疗费用无法控制。以近3 年数据为例,全市城镇职工住院率每年平均分别以10%速度增长。个别县区、部分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数、住院率,对比市区及同级别医院住院率都出现不合理的偏高。
据统计,2013年我市医保基金总支出比 2012年增长了35%,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73%(2014年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了大病保险),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34%,剔除制度合并原因,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增长速度达到35%左右。此外,个别县职工医保基金已连续多年出现当期赤字,严重影响了医保基金乃至全市社保基金健康安全运行。
改革将实行总额控制
为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复合式付费结算办法,防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风险,2016 年2 月29 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局联合制定下发了《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一年。
据介绍,此次付费方式改革目标是,改变目前按项目、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探索实行总额控制下的平均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及预拨付等综合付费结算方式。改革对象是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与市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精神病专科医院除外)之间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重点控制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
实行总额控制后,医疗机构在控制总额不超标情况下,又要确保住院病人实际报销费用不低于一定比例,这将有效促使医疗机构从制度上改变就医导向,使医师真正从病人的病情出发进行收治和用药,从而减少轻病住院、大处方、大检查等情况,减轻参保病人的看病费用。同时,医疗机构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而进行的主动控费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行为,将使参保人获得更加合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客观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本报记者 谭兴孚 通讯员 李定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