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网红和网红经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网红”这个词开始在我们的世界遍地开花。上个月,视频自媒体“Papi 酱”拿到了第一笔投资——1200 万人民币,从一个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到1200 万投资的网红,她只用了半年时间;王思聪女友雪梨经营淘宝女装店,月入两千万……看到这些,我们在咂舌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把“网络红人”跟赚大钱划上了等号。

纵观这些网红们,不难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一批网红的产生及出现,一条围绕网红的商业营销和盈利模式线条也随之清晰,并日益红火,这种发展方式都被统称为“网红经济”。

其实网红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早在2004 年,因网络拍客将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MOP网站上,引起网友强势“围观”的芙蓉姐姐,成为当时的“网络红人”。后面,陆续出现犀利哥、凤姐、小月月等网红。他们可以被认为是一代网红,在当时引起了一时的眼球经济,可直到他们过气也没有被挖掘出更多的商业金钱价值。过气了也就没落了,没有强有力的变现能力,也就出现了三个月没有发工资,只能吃水煮青菜度日的凤姐。

现在的网红可以称之为第二代的网红,他们跟第一代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强大的变现能力。他们在微博、微信、淘宝、直播等平台积聚了大量的粉丝,振臂一呼,就有无数粉丝响应。目前,他们变现的方式主要是接广告推广,及开一间商品热销的淘宝店铺,通过“明星”、“网红效应”,从粉丝们的购买力、消费力中获取利益。正如网上大家评论的,“傻子以为我爱秀,聪明人知道我赚钱”。

有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网红人数相加已经超过100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全部人口数。

对于常常混迹于各类社交网站的年轻女性们而言,关注到一个网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网红们在吸收粉丝的时候,都会适时地搞一些活动,比如:转发并@几位好友就能参与抽奖,送粉丝礼物;又或者花钱购买微博推广服务,在你浏览信息时出现在你的视线里;或是通过大网红的推广转发,吸聚自己的粉丝……总而言之,关注到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些网红利用社交平台塑造自己,输出“美好、乐观” 的自我形象,漂亮的脸蛋、蓬勃的青春,到处旅游的生活状态,再有些知性带点诗情画意的句子,又或者是一些逗比、展示个性的语言,总有一款适合粉丝。在吸引到一批具有购买力的粉丝后,下一步就是开网店,最多的是卖服饰、化妆品。网红店主张大奕原是模特,常出现在国内几家大的时尚杂志的内页服装搭配中。她在做模特的时候就拥有大量的微博粉丝,后面她开了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上线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每当店铺上新,当天的成交额一定是全淘宝女装类目的第一名。

对于网红经济,大家的看法也是多元的。有些人认为,网红热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种不健康的导向,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让他们认为仅凭“高颜值”就可以轻松扬名、赚钱,会助长社会的浮躁之风,并影响到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而有些人则认为,“网红经济”带来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以服装产业为例,网红的出现其实改善了目前供应链效率较低以及客户精准营销的问题。从供应链端,网红就像实体店里的“导购”,通过将其自身对时尚潮流的高敏感度对接供应链厂商,向粉丝主动推荐经过筛选的服装款式,极大缓解了品牌商推广产品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粉丝则通过学习网红成熟的搭配,提高了自身审美能力。网红卖得欢乐,粉丝买得痛快。

笔者认为,“网红经济”只是目前商业营销的一种模式,也无需扣上会引导不良价值观的大帽子。毕竟“网红经济”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了便利,让我们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对这些网红表达的内容,还是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狂热、痴迷才是正常。如果你真的只看到网红们表面的浮夸,却没看穿他们营销的本质,只能笑你“太天真”。

刘 曦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


上一篇:生态葬顺应发展趋势
下一篇:饭铲捅垃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