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市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身居闹市,市民总希望出行受到保障。可在槎城,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有时会深深体会到斑马线前的种种无奈。不过,我市一直在努力!这不,继推出待转区后,从10 月26 日起,市交警部门又推出一项疏堵保畅的路口精细化管理措施,在市区建设大道、中山大道一些路口停止线前,施划了摩托车专用等待区。摩托车到路口时应停在该等待区内等候绿灯通行,通过路口后须靠道路的最右侧车道行驶。
对这一新措施,马上就有微友点赞,却也有人喷口水说是作秀,治标不治本。窃以为,不管新措施如何,有总比没有好。再说,一个新的措施总有一个开始和宣传的周期,通过人为的管制慢慢演变成自觉主动,总是需要时间的。
一
斑马线又叫生命线,在车水马龙的路口划出这么一条醒目的横格状人行横道线,就是要让人注意,这是关系到生命的区域,该慢慢,该停停,不论对于行人来说,抑或驾驶员来说,不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可是有些人,总爱抢的就是这么一两秒时间。
其实,斑马线也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出社会文明素养、人性善恶、道德修为的照妖镜。看多了有关妖魔鬼怪的影视,《西游记》《白蛇传》《捉妖记》《聊斋》《九尾狐》等,妖魔混在人群中,从外形看,与常人无异,可是,一旦遇到照妖镜之类的宝物,妖魔就会现出原形,露出其狰狞恐怖的一面。在斑马线前,机动车或踩刹车降速度,缓缓而过,或停车等候,让行人安全通过,然也有与行人抢道,寸步不让,还猛按喇叭…… 人性的善无疑在斑马线前让人感动,人人点赞。面对丑行,人们怒目相对,人人喊打。
二
今天的槎城正走向汽车时代。有数据为证,市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5 年河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 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8.40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27.1%,其中私人汽车16.47 万辆,增长 32.0%。民用轿车保有量达9.85 万辆,增长33.6%,其中私人轿车9.23 万辆,增长36.9%。
汽车时代的一个标志是有大量的汽车,但绝不等于马路上汽车多就可以称为汽车时代。汽车时代不是汽车的时代,而是“人”的时代,是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整个时代体系。一个真正成熟的汽车时代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整个社会对生命所表现出的尊重,如果连斑马线也形同虚设,甚至斑马线成了“夺命线”,那么即使汽车再多,也难称汽车时代,而只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时代”。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内涵也深,外延也广,然而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一定有这么一条:生命在斑马线前得到充分的尊重。今天每个城市都很看重城市形象,宣称要打造“人文城市”、“魅力城市”。城市形象怎么样,是不是“ 人文”,有没有“ 魅力”,有一个检测指标,这就是斑马线是否真正成了行人的“生命线”。
三
也许有人认为,这个问题蛮好解决的,只要用重典,因为现在与国人讲自觉讲道德等等效果估计不大,只有吃过一回痛,痛到心里的痛,才会学乖。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并有相关罚则。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处罚的很少,有时一些举措甚至沦为了“稻草人”,既然违章不受惩治,又还有多少司机会把车让人当回事?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线”,须先让其成为“高压线”——谁违章就罚谁。处罚在斑马线前不让行人的机动车,也许较难,但再难也该做。
笔者以为,此事若要治本的话,关键还是要提升每个司机的文明素养、道德修为、自省意识,每个司机要谨慎地,心存善念,处处为行人着想,隐“恶”扬善,让斑马线最终成为一面反射人性美德的镜子。管好心中的那个“魔”,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该扪心自问,驾驶的时候,行走的时候有没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如果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至少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以及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张 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