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对于我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全市水利与三防工作要跟生态文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昨日下午召开的全市水利与三防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落实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坚持生态治水、依法治水,全力推进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把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成具有岭南水系特色的精品工程。
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是补齐我省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短板,关系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我市的建设任务包括30宗项目、72个河段,涉及河道达514.5 公里。市委书记张文对此高度重视,批示要求中小河流治理“要确保进度、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廉洁、巩固成果,加强督查督办”。
市长彭建文在会上要求,要认真总结推广中小河流治理“河长制”建设和管理经验,中小河流治理要在满足防洪减灾功能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功能,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防洪保安与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社会化功能的提升相结合,将河道治理与绿色城镇化、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强化精品意识,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构建水生态安全屏障。
目前我市已进入汛期,三防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市三防指挥部会商分析,今年全年降水量在1700至2200毫米之间,较往年平均偏多1成左右;对我市影响较严重的台风有1至2 个,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较大,阶段性、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可能较重,汛期降水集中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地质灾害。
彭建文强调,要抓好防汛备汛工作,认真排查整改防汛安全隐患,立足于“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开展应对台风 ——暴雨——流域洪水灾害链联合防御的实战演练。同时,坚持明督暗查,持续开展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检查,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三防督查,直面问题,严肃纪律,督促落实属地、行业三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闻1+1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纳入深圳帮扶河源“笼子”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大喜讯!困扰我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将不再是“拦路虎”。昨日召开的全市水利与三防工作会议透露,目前我市已与深圳市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纳入深圳帮扶河源的“笼子”。另外,根据已达成的协议,我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还将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
据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要求各地在2018 年要全面完成,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短板。经过多次协商,我市与深圳市达成合作协议,将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列入帮扶项目。目前源城区已先行先试,在去年全面完成了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据了解,不包括源城区在内,“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涉及我市农村总人口274.69 万人,规划总投资177647万元。
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及江东新区签订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在2018 年与全省同步解决“村村通” 自来水问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