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龙川佗城出土明代文物“神龟”有重要研究价值

 
赑屃整体完整,龟体刻有阴纹,由红砂岩石雕刻而成。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特约记者 刘伟东  18 日,龙川县佗城南门码头工地上,施工人员挖出一只“大石龟”。经专家初步鉴定,挖掘出来的“大石龟”其实是“赑屃”,形似龟,是明代文物。该赑屃整体完整,未受到破坏,长1.66米、宽1.33米、高0.68米,重约4吨,龟体刻有阴纹,由红砂岩石雕刻而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龟体下面连接有石基座。

南越王宫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员陈伟汉等文物专家指出,一般赑屃上会背负有石碑,但此次挖出的赑屃并没有石碑,为此,陈伟汉建议继续寻找那块石碑。陈伟汉指出,佗城出土赑屃,是一个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证明佗城明朝就有香火很旺、远近很出名的庙宇,由此说明佗城宗教文化的底蕴相当深厚,值得挖掘和研究。

龙川县委县政府要求县文物部门,要尽快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赑屃进行研究,丰富佗城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加强对佗城施工工地的现场监管,防止破坏文物;对出土赑屃文物的工地,要认真进行挖掘。

“赑屃”,发音为bìx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所以也称为石赑屃。中国民间传说龙生九子,通常把赑屃排在九子首位,一般在各地宫殿、祠堂、陵墓中可见到赑屃背负石碑,这样的石碑来历都很显赫,多数是当时皇帝所赐封,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相关热词搜索:龙川佗


上一篇:一季度跨境人民币 结算额比增8.11%
下一篇:北大教授陈可石为龙川佗城开发“传经送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