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全市已建成11家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3家
本报讯 记者 谢素婵 为全面了解我市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基本情况,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开展了执法检查。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已建成11 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其中省级3 家,很好地发挥了科普示范作用。
据悉,近年来,我市按照《科普法》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有力助推了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科普投入方面,市本级财政安排科普经费预算从 2012 年的128.5 万元,增加到今年的 150 万元,另外每年还安排20 万元用于全面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场馆建设,近3 年安排了57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科技馆免费开放和维修维护。全市目前在社区建有科普画廊(橱窗)60多个,总长700多米;有社区科普活动中心(室)35个,社区科普图书室40个,社区科普文化广场6个。
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贯彻落实《科普法》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我市近年科技工作有作为、有成绩,但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软硬件配套不完善,科技事业发展重推广、轻创新,重农业、轻工业等问题。检查组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总结科普推广的成功经验,助推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同时,要借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之机,借省市各级资源优势之力,助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科技共建共享,加速融入深莞惠“3+2”经济圈。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