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脱贫奔康模范带头人 “优秀共产党员”陈庆平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紫金县柏埔镇方湖村的蓝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见到了刚刚被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该社党支部书记陈庆平。站在记者面前的陈庆平一脸朴实与憨厚,说起话来还略显羞怯,然一讲起养蓝野猪、种百香果等话题,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滔滔不绝,在引导记者参观甲鱼、蓝野猪、百香果、绿壳鸡时,更像是在介绍他的“宝贝”。

从最初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到返乡创业遇挫,再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169 名社员、 5000 亩种养基地、自主品牌,带动近500 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陈庆平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创新发展之路。

困难只当“过眼云烟”

在方湖村村民眼里,陈庆平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他这个“能人”,绝对不是吹出来的。想当初,他年轻时外出打工,2000 年回乡办果场,承包了100 亩地种荔枝龙眼。龙眼刚刚挂果,2003 年遇到霜冻,2004 年初旱灾,年底又霜冻,百亩龙眼被迫“截肢续命”,直接损失超过60 万元。但是,陈庆平没有气馁,2005 年春节在家门口贴上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横批“与天干”,以铭心志。

种果如此,他养殖蓝野猪也是如此。从 2000 年他开始养猪,尝试过三元杂肥猪、山猪、土家猪等品种,但一直效益不高。直至 2007 年,他跟随留苏博士张悦仁教授成功培育出以野猪为父本、蓝塘猪为母本的节粮型蓝野猪,才在养猪上找到了门路。

养猪要养得“顶呱呱”

“绣科技蓝图凝心聚力共奔康;举锤镰赤帜结社兴农同致富”这是陈庆平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他说,一个人致富不算啥,最好能带领大家一起富。2008 年,身为共产党员的陈庆平发起成立了新科合作社,2009 年在合作社内部进行规模养殖蓝野猪。

为保证蓝野猪肉质,同时节省成本,喜欢 “鼓捣”的他开始琢磨如何在饲料方面下功夫。2011年,凭借省级示范社获得的20 万元扶持资金,合作社与张悦仁一起筹建了合作社专用的饲料厂和饲料配送中心,实行养殖分户管理、饲料统一配送。考虑到市场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合作社再次找到多位农校专家合作,采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菌种,以秸秆、米糠、木薯渣、花生壳、稻草做基本原料,研制出无抗生素、无激素的“微生物发酵饲料”。

在养殖方式上,陈庆平也有自己的“一套”:微生物发酵床养殖。陈庆平的养殖基地位于果园深处,若非有猪的叫声,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养殖场,还感觉这是一个世外桃源、养生之所。记者在猪舍里看到,蓝野猪个个膘肥体壮,却闻不到其他养猪场常有的臭味。

热心慈善不图回报

在近似寒碜的办公室里,四面墙壁上却挂满了鲜红的荣誉证书,“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一个个都是他热心公益事业回报乡邻的最好见证。

“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我一定会发挥自己的带头模范作用,不光我们社员自己发家,我的愿望是所有乡亲都富裕起来。”陈庆平如是说,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都没有忘记守望相助的乡亲们。合作社优先吸收残疾人,目前,在合作社的169 名社员中,残疾人达到55 户。2012年,合作社获得由农业部评定的“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3 年,合作社成为了我市唯一的“广东省农村残疾人培训基地”。

“人,可以白手起家,但绝不可以‘手无寸铁。”这是记者昨日在全市农村残疾人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教室看到的一副标语。对于残疾人来说,这“铁”就是一门技术,一条致富路子。村民邓会芸就是陈庆平配合市残联推行 “流动母猪致富”项目的受益者。通过每年养两对豪猪,一年有2 万元的收入,邓会芸如今也建起了新房,生活有了奔头。

近3 年来,陈庆平还热心公益,捐资助学,修建村道,个人累计捐款逾40 万元。每逢节日他都组织党员志愿者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困难党员及周边群众,热心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困难。“我们自己养的鸡,猪肉,青菜,不需要拿钱去买,略表一下心意,送给他们,我看到很多老人很久吃不到一顿猪肉,特别是我们残疾人家里,平时我们可能天天吃猪肉不在乎,但是他们吃一顿猪肉像过年一样。”陈庆平笑着说。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带头人 模范


上一篇:广东省人大到河源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
下一篇:赣深高铁正式建设有望从河源开始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