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深入基层听民意 贴近群众解民忧

去年,源城区率先在上城街道推行“1+ 6”群众工作法“书记项目”,得到了省委、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广东卫视《新闻联播》、《南方》杂志、广东组织工作网等媒体还先后进行了报道,对该工作法服务群众新模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1+6”群众工作法在上城街道取得的成效为全区推行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为上城街道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友方再添一份荣誉。日前,省委授予赵友方“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表彰他在负责党委工作期间,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来抓,带领党员干部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水平,为促进街道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的不懈努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5 月,上城街道开始试点“1+ 6”群众工作法,让干部与群众之间心贴心、背靠背、零距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所谓“1+6”群众工作法,即建设一个群众之家,积极开展利民政策宣讲到家、万家灯火点燃到家、群众诉求解决到家、文体服务推广到家、民生服务惠及到家、党员志愿帮扶到家等“6 到家”主题系列活动,积极引导鼓励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邓其光是上城街道新兴社区老人曲艺队的队长,由于社区公园各种配套设施落后,让负责文体工作的他非常发愁。当他把这一情况向上城街道办反映后,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改造后的新兴社区公园不仅路平了、舞台大了,健身器材也增加了,街道办还专门为爱打扑克牌、下棋的老人们添加了石台、石凳。大家都说,“上城街道给我们办了件好事、实事”。

在“1+6”群众工作法的大力推动下,去年上城街道投入资金575 万元用于改善民生、慰问困难群众、新增设路灯、完善公园活动娱乐设施等,并完成了8 条道路的升级改造,大大改善了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走访群众解热点难题

除了开展“1+6”群众工作法,上城街道在开展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还通过走访群众、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等,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不断提升。

为做好“直联”工作,赵友方带领街道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固定”工作要求,坚持每周三亲自入户联系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除了社区居民们自己反映问题外,上城街道还组织了6 个驻点服务团队,深入走访群众,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考虑到白天居民外出上班,街道办的领导干部还主动利用晚上的时间逐家逐户上门拜访。为解决群众反映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问题,上城街道专门聘请社工,充分发动基层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力量,在社区内开办免费的5 点钟学堂和暑期班,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和书法、音乐指导等课程,得到社区居民的“点赞”。

据悉,通过6 个驻点团队的两轮走访,上城街道共计走访联系群众15370 户,已解决问题1021 条,问题解决率为95%。帮助居民解决了他们关注的水浸街、断头路、路灯和下水道易堵塞等热点难点问题,让居民们打心底觉得好。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上城街道在摸底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公园社区因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而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解决这一党建工作中的“短板”,赵友方亲自挂点指导,对公园社区进行了有效整顿。

他通过召开公园社区干部座谈会,逐一与支部班子成员谈心交流等方式,找出了问题根源,消除了班子成员间的误会,达成共识,促进了班子团结。为提高社区干部办事服务水平,上城街道加大投入,改善公园社区的办公条件,不仅把对外服务的窗口从3 楼搬到1 楼,方便群众咨询和办事,还增设了群众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为社区安装路灯、开展路面改造等,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大批问题。整顿后的公园社区,不仅摘掉了后进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区的优秀基层党支部。

本报记者 谢素婵 见习记者 郑禾穗



相关热词搜索:民忧 民意 基层


上一篇:紫金东源或获1.4 亿 建省级水利示范县
下一篇:为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