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用“女排精神”勇夺冠军

 
紫金县委书记刘振林率队慰问龙舟队队员。

9 月9 日上午,河源第四届运动会龙舟赛开赛,来自五县一区的6 支龙舟代表队在河源新丰江黄金水道一决胜负,经过激烈比拼,最终紫金龙舟代表队全体队员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断超越自我,以0.45 秒的优势,勇夺市第四届运动会首金。

赛后,紫金县委书记刘振林在慰问龙舟队队员时表示,紫金龙舟代表队这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奋勇争先、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二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劲;三是全力以赴、顽强拼搏的拼搏风;四是科学训练、指挥有度的创新魂。紫金龙舟代表队在这次大赛上展现出来的“龙舟精神”,其实质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竞赛本身,值得全县人民认真总结学习和大力弘扬。

临时组队,17名业余选手加入

“ 此次参赛的代表队为临时组建,6 月招募队员,8 月8 日开始训练,到9 月9 日参赛,刚好一个月的时间。”紫金县体育局局长黄博生说,这支夺冠队伍只有4 名专业选手,其他17 人都是从县里各个学校挑选的体育老师,大家都没有龙舟运动经验。

当时,紫金龙舟队不被人看好,甚至有人戏言,“这是一支游击队和正规军的战役”,胜负结果不用想都知道。但是队员们并不这样看,大家心往一处想,憋着一股劲,在位于东源仙塘的河源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水上中心),开始了一个月的魔鬼训练。最终出乎所有人预料,紫金龙舟队成为一匹黑马,成功夺冠。

不言弃,克服晕船障碍

江启南是龙舟队的教练。训练之初,他心里一直在打鼓,17 个非专业队员,年龄都比自己大,在训练中会不会听从自己指挥?不过,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江启南的心完全放了下来,17 个人都很配合,完全听教练指挥,认真学习技术动作。

每天早上队员们5 点半就起床,6 点钟开始训练,从最基本的划桨动作开始学起。龙舟赛是水上运动项目,而17 名业余队员中,有很多人不会游泳。第一天上船训练时,有三个人竟然晕船了,杨剑威就是其中一个。25 岁的杨剑威是上义镇中学的体育老师,是17 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上船随着水浪的起伏,他就感觉头晕目眩,恶心想吐,“就是晕车的感觉”。不过,他没有放弃下船,在教练的指导下,最终慢慢适应了船上的环境。

不怕苦,屁股磨破不下“火线”

一支完整的龙舟队有22 名队员,其中一名鼓手、一名舵手、20 名桨手。中山实验学校的体育老师刘育青就是一名鼓手。“鼓手就是敲个鼓嘛,应该不是很累!” 刚开始训练时大家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当刘育青当上鼓手训练时,才发现,这种想法错了。队员们划桨的节奏、频次全凭听鼓点才能达到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所以鼓手不仅要敲响,而且还要根据行进变化,调整战术,统领大家。一天练习下来,刘育青腰酸背痛,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手也磨破了。

其实大家都一样,高强度的训练让每一个队员都浑身酸痛。几天下来,桨手们的屁股都磨破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痛,大家都在坚持训练。一个星期后,大家很快就适应了,也掌握了所有的专业技术,完成了由“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

不言败,过关斩将勇夺冠军

在当天比赛中,紫金代表队的队员个个精神抖擞,经过预赛及决赛的激战,最终过关斩将,成为大家意想不到的黑马,最终夺得冠军。

谈到此次的夺冠,队员们都认为教练功不可没。紫金队员大多是业余选手,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队比有一定的差距。紫金龙舟队的教练江启南根据队员不同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因素,进行了合理的座位排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凝聚合力。适时调整战略,结合自身特点,采用“提前冲刺”的战术,把最后的100 米冲刺提前到200 米开始,最后在队员们的努力下,一举突破,赢得了冠军。

另一方面,教练也告诉队员不要有太大压力,心态放松,他告诉大家比赛时就按平时的训练做就行,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听教练这样说,大家也没有思想包袱,比赛时一心划桨、打鼓、掌舵,齐心协力。赛后,教练江启南笑着对队员说:“哪个教练不想拿第一啊?只是让大家放松,其实体育赛事不仅是比体能,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比赛出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特约记者 叶战祥 邓建基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女排 冠军 精神


上一篇:计划在源城再建100个公园
下一篇:营造建设领域 “四最四低”环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